昔日驱猴护农今朝迎猴招财――浙江龙泉小山村出现新的生态经济观
过去,浙江龙泉市岩樟乡的不少村庄为猴子与人争食绞尽脑汁。可如今,这些顽皮的猴子却成了当地村民吸引客源的最好招牌。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交界处,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这个市的岩樟乡山林茂盛,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生态宝地。这里也是猕猴等野生动物的良好栖息地。可猴群的出没曾给岩樟乡带来了诸多烦恼。
坑源底村有3000多亩竹山,笋竹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顽皮的猕猴在竹山上掰开村民们准备留成竹子的笋尖,使许多竹笋不能成活,家家户户损失不少。
猕猴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村民们对其“只能动口不能动手”,猕猴的气焰越来越嚣张。“这些顽皮的猕猴有个可恶的坏习惯,就是或吃一点点笋尖,或干脆什么都不吃,就剥着笋衣闹着玩。”坑源底村村委会主任邱连友说,动作利索的猕猴每天都要剥掉不少笋尖。
为此,每当留笋季节来临,竹农们就冥思苦想着各种既不伤猴又能赶走它们的办法。村民们的防御措施前几年还挺有效,但是很快就被聪明的猴子识破了,相继失灵。没有办法,留笋季节只得派人或花钱雇人看守。
看守者多是村里的老人。老人们在各自管辖的山头搭建简易棚,日夜守着竹山,一旦发现猴群,就点燃鞭炮。鞭炮声在清静空旷的山谷中回荡,猕猴听见后拔腿就跑,从这个山头逃到另一个山头。这时候另一个山头的守林者也点燃鞭炮,猴群受惊吓后,会有几天不现身。
雇人看守竹山,虽然有点效果,但成本相当高。一个看守者月工资要1000多元,还需购买大量鞭炮。除此之外,村民们也无计可施。
猴子与人争食的现象成为坑源底及其附近几个村子的一件难事。怎么办?在当地举行的一次名为“我为生态献一计”活动中,有人提出在坑源底村附近的猴群栖息地绿坑、岱岭等地,用猴子作招牌,发展“农家乐”。这个想法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村的赞成。说干就干,农户开始粉刷装修房子,发展“农家乐”,“猴王山庄”“笑猴山庄”“猕猴谷农家乐”等一批以猴命名的“农家乐”迅速出现。
岱岭村的“岱根猕猴谷农家乐”是岩樟乡最早开业的一家“农家乐”。这家“农家乐”附近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是猕猴经常出没的地方,且距离市区不远。店主将玉米、花生等食物撒在“农家乐”附近,引猴下山,以猴吸引游客。
“岱根猕猴谷农家乐”有猴子的消息传出后,引得许多游客慕名前往,店虽开张不久,但生意不错。店主王立根说,他和村民们会多想些引猴妙招,让猴子既可以远离附近的竹山,又能够多来此处为他们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