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7月13日讯 在不少同行眼里,做小企业贷款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买卖:数额小、成本高、风险大。然而,前身为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的浙江泰隆商业银行,16年来始终把小企业客户奉为“座上宾”,不仅在台州做得风生水起,而且还频频跨区域延伸服务。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已累计向4万余家小企业发放了超过800亿元的贷款,笔数多达16.2万笔,户均贷款数仅67万余元。这表明,不仅是小企业,连微小企业都成了“泰隆”的服务对象。
是什么让这家地方小法人银行与众多小企业结下不解之缘?它又是靠什么解开小企业贷款难这个“结”?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有这样三句话——
“发放贷款就像掏自己口袋里的钱”。银行经营不可能百分之百规避风险,但尽可能做足、做细贷前“功课”,却能使风险最小化。作为一家地方性小法人银行,“泰隆”却拥有266人的庞大客户经理队伍,占全行员工比例高达40%以上,被同行戏称为“人海战术”。而这恰恰是该行为解决小企业信息不对称这个难点而出的高招。在“泰隆”,每位客户经理都会借助自身广泛的人脉,全面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债权债务等真实信息。用一位客户经理的话说,他们甚至连客户抽什么牌子的烟、喜欢喝什么酒、喜爱哪类运动也一清二楚。
“泰隆的钱既好用,又不好用。”拿不出有效抵押物,是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关键症结。“泰隆”大胆摒弃依赖抵押的传统信贷方式,对信贷客户不设门槛,创新地推出了多人保证贷款,把企业主、股东、夫妻等实际控制人追加为贷款保证人,从而巧妙地把企业“有限责任”转化为个人的“无限责任”,避免企业通过破产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据统计,保证贷款目前已占“泰隆”全部信贷总量的93%。
所谓“不好用”,即“泰隆”对信贷风险盯得很牢,实施贷款“笔笔清”战术。一个在“泰隆”有授信的客户,想申请第二笔贷款,必须把首笔贷款清偿完毕。这就意味着客户必须有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才行,无形中起到了“早期预警”的作用。“泰隆”藉此有效控制不良信贷的发生,16年来,该行不良贷款率不超过3%,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76%。
“在泰隆贷款就像存款一样方便。”现在,新客户一般3个工作日就可从“泰隆”拿到贷款,老客户半小时就能全部办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小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
可喜的是,“泰隆”的服务触角正向纵深延伸,把更多小企业纳入自身信贷“循环”系统。2007年“泰隆”先后在三门、丽水开设了分支机构,把以小企业信贷为内核的商业模式成功“复制”到欠发达地区。丽水分行落户仅两个月,存款就达3.4亿元,户均贷款仅38.6万元。今年,“泰隆”又准备把这一模式“移植”到杭州,其杭州分行即将入驻。董事长王钧表示,不管“泰隆”走到哪里,为小企业服务之心始终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