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来自各县市的老人在百名青年志愿者的亲切陪同下,游览了天一广场等城市建设成就的新景点。
(严 龙 摄)
在第20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时,来自美国的傅实先生(右一)与北仑区青年志愿者一起在明州路上擦洗交通护栏。
(严龙 赖刚 李源 摄)
14年前,团市委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在“学雷锋”基础上正式启动了我市的青年志愿者行动。14年后的今天,我市已逐步建立起“市志愿者指导中心—市志愿者协会—县(市)区、直属单位和高校志愿者指导中心(协会)—基层单位志愿服务站—基层单位志愿服务队”五级志愿者组织网络体系,共有67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志愿服务岗位上。
2002年,我市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率先开始志愿者服务立法工作。次年2月1日颁布实施了《宁波市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市的志愿者行动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规范化建设、社会化发展的道路。从此,在“学雷锋”活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兴起,使“雷锋精神”常驻三江大地。
奥运火炬“祥云”飘过宁波时,有203名身穿统一的志愿者服装、头戴白色红字的宁波志愿者帽、身上贴着绿色的宁波志愿者胸贴、右手带着象征奥运精神的微笑圈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在现场,成为街巷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展示了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风采。
5月22日凌晨4时,林圆园等14名来自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就起床了,5时准时坐上组委会安排的中巴车向点火仪式现场进发。仪式现场的席位是前些天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一起摆放的。仪式开始前,志愿者们来到各自岗位,引导各类人员就座。忽然,林圆园看到一名境外记者走向了观众席。她第一反应就是这名记者走错席位了,主动上前与他打招呼。原来是一场误会,这名记者是到观众席采访那里的老年朋友,但他还是友好地向志愿者表示感谢。
来自万里学院的顾奕聪、周欢笑等是安排在奥运火炬传递宁波站新闻中心——中信国际大酒店的青年志愿者,负责接待前来采访的境内外媒体记者的登记报名,以及新闻中心有新消息时通知联络各位记者。22日凌晨5时,顾奕聪就陪境内外记者从中信国际大酒店出发前往北仑的点火仪式现场。在采访完毕回来的车上,美联社记者柯伊兰提出想拍摄宁波市区全景的愿望,得到了新闻中心的同意。一回到宾馆,顾奕聪就把柯伊兰引导到中信国际大酒店最高层26层,满足了她的愿望。
新芝宾馆是这次火炬手和护跑手报到休息的地方。21日下午4点多,一名火炬手的妻子、孩子前来看望,正当众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这次会面上时,火炬手的孩子——一名五六岁的小男孩不小心把脑袋撞在了接待桌上,立刻出现了一个大包。小男孩痛得哇哇大哭。正在附近的志愿者时凯马上跑到餐厅拿来冰块,替小男孩敷上。小男孩停止了哭泣。
“虽然做了志愿者,我们无法像其他市民一样观看火炬传递盛况,但我们没有遗憾,因为我们为火炬手、护跑手提供了志愿服务,实际上也为北京奥运会作出了自己微薄的贡献。我们感到光荣。”事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志愿者们说。
在中央文明委开展的“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活动中,团市委抓住契机开展了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青春文明行动,以志愿者为主要载体广泛组织开展青春文明体验、青春文明示范、青春文明关爱、青春文明传递等各项活动,不断提升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如志愿者“周末奉献日”活动,吸引了大批志愿者参与其中,从6月18日开始,每个周末都有几千名志愿者放弃休息时间,来到志愿者服务的岗位上开展服务,在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环境整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开展了市青年文明号“百号百站”文明传递行动,以百家青年文明号集体为百个活动站点,在市六区范围有序开展各类文明建功活动的接力赛,广泛传播文明理念。
在我市每年举行的浙洽会、消博会、服装节等重大活动期间,总有一群活跃的志愿者穿行在人流中,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众多志愿者队伍中,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是一支成立较早、颇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在这支特别的志愿服务队伍里,涌现出了不少英勇无畏的“反扒高手”。
陈忠兴,一名个子不高的“反扒明星”。聊起五年前加入义务反扒志愿者队伍的原因时,他给记者讲起了一件往事。那是2002年12月21日下午,陈忠兴与妻子从北仑大碶乘中巴车回宁波,到宁波汽车东站时,陈忠兴发现西服口袋被割破,一只诺基亚8210手机不翼而飞。这次被扒经历深深地触动了他。身为鄞州公安分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的他想:“一个警察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何谈保护人民?”从此,陈忠兴与扒手较上了劲。
加入义务反扒志愿者队伍后,陈忠兴苦练反扒技能,个子不高的他请特警当老师,学习擒拿格斗术;在公安网站上搜寻介绍反扒的技术资料,到新华书店购买反扒书籍;每次反扒活动结束后,仔细记录当天活动情况,不断总结分析反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失败的教训及成功经验,形成了73000字的反扒日记;只要有空,就往人多的公交车站和公交车上跑,到火车南站公交站台、汽车东站等地扒手经常出没的地方观察各类扒手活动作案规律;在外地出差期间也抽空乘坐当地的公交车了解考察外地扒手活动情况;还不断总结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应采取怎样的反扒方式,怎样同扒手比耐力、比眼力,还总结出了一套自成一体的反扒方法,有对角线法、以静制动法、关门打狗法、车与车配合法、车上打地法、曲线跟踪抓捕法、近距离紧盯法、扒窃成功判断法。
记者从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了解到,正是因为有了陈忠兴这样出色的反扒志愿者,六年来,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已从74名队员发展到120余名,共组织各类形式的反扒行动4600余次,抽调队员参加浙洽会、住博会等大型活动现场保卫工作34次,参加反扒及保卫活动的队员人数达2.2万余人次,累计抓获各类扒窃犯罪嫌疑人2111人次,其中被处以逮捕的80人,送劳教的97人,处以行政拘留的884人。
居民区里,他们施展巧手绝活
双休日,出入社区,常能看到一些志愿者正为居民们修理小电器。这些电器维修大队的志愿者在居民区里施展他们的巧手绝活,为群众无偿服务。如今,这样的绝活内涵在延伸。
82岁的王才俊就是一位有绝活的老人。他收藏有国内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火花6万余枚。但这位离休干部没有为收藏而收藏,而是把这些珍贵藏品自制成500多张展板,结合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形势,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王老把爱国主义教育的火花分成四大块专题:《可爱中国》、《反对侵略》、《中国革命》、《四化建设》,其中还有大量具有宁波特色的宁波风景火花,如天封塔、月湖、鼓楼等,使青少年倍感亲切。
近十年来,王老已运用火花藏品的不同组合,在我市的大中小学、工厂、文化宫、庆安会馆、服装博物馆、张苍水故居等地展出20多次,让数千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想教育。今年4月,他先后在海曙蓝天小学和江东新阳小学两个民工子弟学校搞火花展,教育外来的少年儿童。
今年暑假刚开始,这位老志愿者又忙碌开了,不仅把家里办成了常设的火花展览馆,而且已与一些社区约好上门搞展览。
这么大年纪了,为啥还要这么忙、这么累呢?面对记者的疑问,王才俊老人说:“火花是我的精神寄托,同时希望通过我的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从火花中接受教育、享受艺术。”
社区里一些志愿者的活动,也触动了居住在社区里的外国人的心,吸引他们也纷纷加入了志愿服务的行列。
江北区文教街道繁景社区住着来自法国、美国、苏丹、印尼、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100多人。开始时,社区志愿者为外籍友人提供志愿服务:为他们介绍钟点工或保姆、帮助解决他们子女上学问题,为她们提供优质计生服务、提供英文版的各类宣传资料、在中国的传统佳节来临之际教她们包饺子、粽子、汤圆,做香袋、做蛋套等。渐渐地,老外也在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中主动充当起志愿者。2006年上半年,社区组织的涉外家政培训中,白德妮老师义务为居民们上英语和国外风俗礼仪课。今年,来自苏丹的穆巴拉克开放自己的家作为涉外家政学员的实习场地,并进行现场指导。
新宁波人,
他们在第二故乡无私奉献
来自安徽的陈玄光在宁波打工7年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就达6年多。值得一提的是,他先后入选宁波市“十大志愿之星”、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者、中国优秀志愿者。这位新宁波人的事迹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我市从事志愿服务的典型一例。
经常看到本地的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陈玄光突发奇想:“能不能组建一支外来务工人员的志愿者队伍为本地居民提供服务呢?这样不是有助于改变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居民心目中的形象吗?”2003年3月5日,20名外来务工人员在江东区林家社区注册成立了我市第一支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外来雷锋团”。
2003年非典肆虐,陈玄光发起组织成立了“防非突击队”,配合社区搞好防非工作;2004年宁波创建全国卫生城市,陈玄光组织了“创卫小分队”;2005年,陈玄光和他带领的“外来雷锋团”志愿者们投入到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活动中来,倡议全市外来务工者为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作贡献。
作为宁波市江东水上应急分队的志愿者,陈玄光每年都会参加防台抗台行动。2005年8月,台风“麦莎”给宁波带来了严重的损失。8月7日晚,陈玄光接到上级的指令后,跟随抢险队赶赴宁波市北仑区一被洪水围困的村庄,冒着狂风骤雨在一米多深的洪水中艰难地救出了23名被围困群众和1名落水妇女。那天,“外来雷锋团”成员张伟成正好轮到夜班,接到陈玄光的志愿服务通知后,他自己出50元钱请别人代他值班,自己跑到江东区人武部紧急待命,听候调派。
志愿服务是不分时间和地点的。陈玄光居住的林家社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不过只要提到陈玄光大家都熟悉。张大妈的电视机坏了,李阿姨的洗衣机不转了,一个电话,一个口信就会得到解决。每逢过年,由于社区里进出的人员复杂,防火防盗必不可少,陈玄光又组织义务巡逻队和烟花爆竹劝导队,从除夕到初八,每天巡逻到凌晨两点。社区居民们也转变了观念,从前些年排斥外来人员,到现在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大街小巷,他们传递文明
市城管志愿者分会下辖9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拥有1000多名志愿者。今年2月3日,严重的冰雪灾害天气使城区的公交候车亭积起了厚厚的冰雪。早上10时,得知情况的市城管局团委主要负责人在宁波城管志愿者QQ群里发出倡议,让大家一起去候车亭铲冰。几分钟后,就有96名志愿者立即响应。中午休息时间,志愿者就从各自单位借来铲冰雪工具,分头到市区各公交候车亭忙碌开了。很快,中心城区62个公交候车亭厚厚的冰雪被清理干净。
前些天,甬城各家媒体纷纷报道了《向你致敬,公交上的让座人》、《2000枝玫瑰献给文明候车人》等消息。这些报道反映的都是市城管局团委在“志愿服务月”启动的“城市文明先锋行”——“城管体验日”活动。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面向全社会招募市民志愿者,让他们跟随城管系统工作人员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并为其他市民提供一些志愿服务,从而拓宽了志愿者这支队伍的范畴,也增强了普通市民争当志愿者和提供志愿服务的意识。这样的活动,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在进行。
3月28日,上百名市民志愿者跟随城管行政执法队员进行“执法体验”活动;4月14日,市民志愿者跟随市自来水总公司的抄表工,深入社区察看抄表工的工作过程;5月31日,市民志愿者参观了市重点项目——长丰桥建设工地,为建设人员送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8年前,在宁波市象山县,林永法等21位渔民在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的同时,自发开展“中国渔民蓝色保护者志愿行动”,喊出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口号,并向全国发出保护海洋的倡议。在当地政府指导下,象山县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保护的民间组织——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委员会,建立了赤潮监督、净海、净滩、海洋环保宣传、韭山列岛保护等5支小分队,完善了“蓝色保护志愿者”组织的机构。
志愿者多次来到厦门、珠海、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深入海岛、渔村向渔民宣传海洋保护知识。一年后,象山渔民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蓝色保护志愿者”向大会发出了“让海洋永葆青春”的倡议,在会议中引起了共鸣,得到了与会联合国有关官员和各国代表的一致称赞。随后,这项倡议走出国门,得到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渔民纷纷响应。紧接着,蓝色保护志愿者又发起了环太平洋海洋环保志愿者行动,通过电子邮件和漂流瓶,向联合国和环太平洋20多个濒海国家元首呼吁全世界人民共同保护海洋,得到了热烈响应。至此,这项由中国渔民发起的“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成为世界人民响应的共同行动。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总理纷纷来信,对中国渔民此举表示赞赏。目前,在国内外已有1万多名注册志愿者加入到该行动中来。
2006年8月,团中央在象山设立了全国首个志愿者基地——中国青年志愿者蓝色护海行动基地。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的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成立了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向社会公开招募了一批专门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和海上救生演习,建立了组织网络和海上搜救体系。
2007年,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组织开展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蓝色护海行动等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20000余人。当年,“蓝色保护志愿者”还被国家海洋局等部门评为2007中国“感动海洋”十大环保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