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龙湾法院最近判了个在当地比较轰动的案子,是温州近几年来受骗企业最多的一起诈骗案,但不少受害者都不愿意承认受骗。
因为案子中的两个骗子,利用了企业看重产品质量信誉的心理,搞了一场所谓的质量评比,温州上百家企业为了求牌,被“套”了进去。
很简单的局很冠冕的壳
事情起因是,2006年底到2007年初,杭州某质量周刊运作了一个“重质量讲信誉示范单位(公示)”推广活动,安徽人曹某想把企业众多的温州地区吃下来。但曹某没有得到周刊的授权,在温州市注册“商品与质量驻浙江市场调查中心”温州办事处也未能成功。
按说一切应该就此止步,但曹某走上了弯路。2007年4月,他私刻了“商品与质量驻浙江市场调查中心”公章及财务章,又胡乱注册了一个信息部,招了几个人,就大张旗鼓地开始了这场质量评选。蒋某成了他最好的拍档。
两人的“运作方式”很简单,只要企业交所谓的“公示费”,他们就发放“重质量讲信誉示范单位”的铜牌。而“公示费”是因企业而异的,最高的是2000元。
4个多月100多家企业中招
企业求牌心切,让曹、蒋两人频频得手。4个月里,100多家企业接到电话后,基本上都是二话不说就上交材料。等到铜牌送上门,曹、蒋收费也是一路顺利。
去年8月,曹、蒋把一块铜牌送到龙湾的一家企业,收费后,再到这家企业的隔壁企业去授牌。“质量示范”的铜牌怎么那么容易得?范围究竟有多广?第一家企业有点疑问,开始查询,这一查就查到了曾经发起这个评选的杭州某质量周刊。质量周刊说活动是有的,但温州地区没开展。
第一家企业赶紧跑到隔壁企业,曹、蒋两人落网。
吃准了温州企业重质量的心理
耐人寻味的是,立案后,公安、工商要调查究竟有多少企业受害,但企业大多态度暧昧。最后,警方基本上只能根据曹、蒋自己的账目来盘点,找到的那些企业,有的保持沉默,有的不肯承认,那块“重质量讲信誉示范单位”的铜牌,却都锃亮地闪耀在各企业业务洽谈室里。这其中,还不乏一些知名企业。
有个企业老总在接受调查时说了句话:温州货以前吃过栽,现在最重视的就是质量名声。法官反问了一句,质量是靠做出来的,不是靠牌子挂出来的,难道不明白?
曹和蒋最后的诈骗金额核定为22.4万元,一个被判了十年三个月,一个被判十年二个月,还每人各罚1万元。
延伸阅读
最大的质量评比骗局
2007年初,中国最大的一场质量评比骗局案发,有两家名为“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协会”和“中国工商管理协会”的机构,声称是“国家工商总局直属单位”,拉起了一场“中国驰名品牌”(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嫁接)评选活动,但凡参与企业都要交费,费用分三档:0.8万元、1.6万元和2.8万元。
2007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声明没有这两家直属企业,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原来是场骗局,至案发,这两家骗子网站上的所谓“上榜企业”已有海尔集团、用友软件等4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