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占嘉兴企业规模总量98%的两万多家小企业将有新渠道获得融资贷款。昨天,记者在海盐采访时获悉,该县根据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已明确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企业,如果进展顺利,9月份即可开展贷款业务。
根据全省的部署,我市在原有各县(市、区)设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家试点名额。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处有关人士表示,小额贷款公司一方面可解在资金上嗷嗷待哺的大量民营中小企业之急,另一方面也为大量流动的产业资本找到新的出口。
此次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被称为浙江省有史以来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对“地下金融”的收编行动。因为在此之前,各地的民间金融市场一直以另一种状态支撑着当地经济。这种正规银行体制之外的“草根金融”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民间对资金的渴求,却也因其“地下”的性质,成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灰色金融地带,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监管。
民间游资苦寻出口,同时大量中小企业却是求“金”若渴。“往往企业有好项目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却因为没有抵押或不符合条件,金融机构不敢放贷,政府部门虽然也很想扶持中小企业,但面对这种情况也是爱莫能助,这就形成了制约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瓶颈。”中国人民银行嘉兴中心支行有关人士说。
小额贷款公司的登台,最大受益者莫过于融资渠道狭窄的小企业。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70%资金应发放给贷款余额不超过50万元的小额借款人,其余30%资金的单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
比如一家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小额贷款公司,加上其可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的最大不超过资本净额50%的融资余额,就形成达1.5亿元的放贷规模,至少可为300家小企业提供每家50万元的小额贷款。
政策风向的背后更有民间巨额产业资本转型金融资本的冲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不少企业在完成了制造业的原始积累后,纷纷寻求资本运作的途径。金融业人士认为,嘉兴民间资本有相当的余量,在以往较为封堵的金融政策前,这些资金只能流向获利程度较高的房地产行业,如今这扇门打开了,就能更加从容地助力破解企业资金瓶颈,为经济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