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禁烟,是时候了。在杭州,随着《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的制定列入议事日程,一场“禁烟风暴”正在酝酿。《条例》中最惹眼的一条是,扩大禁烟范围,加大在公共场合吸烟的处罚力度。
为什么要禁烟?道理很简单:于己于人,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更是污染空气、影响市容、损害文明。在公共场合禁烟,喊了多少年,在杭州总算要动真格了,这不啻为一件值得期待的好事。期待,既在于完成在公共场合禁烟的预期,也在于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在公共场所禁烟,作为一种规则,预设了在特定场合中适当的一种行为方式:吸烟是不文明的,是不道德的,是不允许的。这一规则遵循的是一种“适当性逻辑”。但人们常遵循一种“因果性逻辑”,以吸烟者为例,他也知道,在公共场合吸烟是恶习,但小心点也许不会被抓;只要不付出巨大代价,想抽就抽。若模仿者众,久之即成陋习。
有时候,美丽是罚出来的。按照因果性逻辑,严惩重罚有助于改变吸烟者的成本预期。此次杭州扩大范围包括:办公场所、商场等室内工作场所、出租车公交车等流动公共场所百分百禁烟。如何能做到这一点?重罚是必要的。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一旦重罚,吸烟者就会考量其行动成本。特别是在教育教学场所、医疗场所等妇女、儿童、病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二手烟”危害更大,让吸烟者付出巨大成本是必须的,而且须是罚得吸烟者心痛、记住为止。
严惩重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提醒。拿钱买教训是对不文明者的一种警示。一个人文明习惯的养成、规则意识的培育,既靠个人修习,也靠外力制约。对有的人来说,只有为自己的陋习付出大代价,才有可能反省、认识,从而改掉陋习。从“让我这样做”到“我要这样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大处罚力度,作为公共场合禁烟的一种过渡性手段,就是为了缩短这一过程。当然,作为补助性措施,在某个特定公共区域划定“吸烟区”,推出戒烟干预指导服务,用药物、心理辅导等科学的方法治疗烟草依赖,这是必要的,也是人性化的体现。
公共场所吸烟,是诸多陋习中的一种。凡事总得一件一件地来。我们且将公共场合禁烟当作一个契机,借机反省如何做真正意义上的一个现代公民。一个文明、美丽、和谐、平安的城市不仅需要相应的条例,公众的积极参与更为重要。换言之,现代公民意识是纸上讨论不出来的,需要我们去践行,去习得,成为“心灵的习性”。在这个意义上,就把在公共场合禁烟当作一次考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