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面临失传的玻璃银光刻,岌岌可危的米塑技艺,龙湾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渐渐走向消失。如何为这些“非遗”撑起保护伞,已引起广泛关注。
玻璃银光刻的技术曾在温州风靡一时,上世纪70年代,几乎家家户户的衣柜门上都有一种富有图案的装饰镜,后来这种在玻璃上作画技艺被运用到各种日用品及装饰品上。沙城镇七二村的项有礼老人,就是这项技术的第三代传人。为了解这门技艺,笔者走进了项老的家,步入大门,笔者看到中堂上悬挂着玻璃银光刻作品《三星高照》,在它的右侧却悬挂着数幅墨铅画,画中人物有影星、艺术家、伟人……个个立体生动。一问,作品的主人还会油画、木刻、米塑、国画等多种技艺。
推荐阅读
全国房价涨幅连续6月回落
上半年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鸟巢首次全身亮灯彩排试放礼花
清华两学生为庆祝毕业校内裸奔
上网买衣服 也可先“试穿”
新温州人子弟的暑期生活
项有礼老人说,他24岁时开始在上海学习,上世纪70年代成为玻璃银光刻的第三代传人。他在此项技艺中融进“月份牌”年画技巧,并将该技艺从衣柜门的装饰镜扩展运用到堂匾、礼品、奖品、对联等用品中。制作过程中需要涂蜡、刻图、上腐蚀剂、刮蜡等8道工序,作品显得十分珍贵。目前因电脑技术广泛应用于玻璃雕刻,手工的玻璃银光刻渐渐失去市场。“这个是在玻璃后面作画,效果看前面,难度很高,现在我身体不好,不能做了,如果有人来学,我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项有礼说。
虽然玻璃银光刻、米塑、龙灯制作等龙湾区特有的传统手艺入选了省级非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同样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我们考虑是不是能够快速培养一些人才,同时能不能实行产业化运作,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公司、基地里头进行孵化,使它提升到更高的档次。”龙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一位负责同志说。(叶康远)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