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 著 作家出版社2008年6月版
编辑人语:
王宝强的自传《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六月底正式面世。
一个小人物的摸爬滚打。凭了一个“我要拍电影”的信念,成就了一个许三多的灿烂。王宝强之所以成为许三多,就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当然,运气是真好。
王宝强的文笔,和职业作家比起来当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他写得非常真实和朴实。据说书稿是有人润色过的。不过仔细看了他里面抄的自己的日记,我觉得,润色是加了一些文采的东西,但核心是他自己的。在书中,他叙述了一路走来的甘苦,对于年轻读者来说,他的真实故事仿佛是一份励志教材。仅此而言,这本书就是有意义的。本期“热读”我们选摘书中几个章节,供读者一睹为快。
第一个镜头
我要演的这部戏,是一部清朝戏。我穿上领来的衣服,是一套清代的裤褂,戴上长辫子头套,朝镜子里一看,还挺像回事儿。我高兴地把辫子甩过来甩过去,不当心甩到了旁边人的脸上,别人朝我怒目而视,我赶快堆出满脸笑容,又鞠躬,又道歉。
我小心地问那个把我招来的人:“演什么,怎么演啊?”那人瞪了我一眼:“别人做什么,你跟着做就是了。”
有个戴着和六子一样的帽子的人站在一个高点儿的台阶上,举起大喇叭向我们布置任务:“这是一条街,街上什么都有,你们就是来逛街的人。”
然后我拿到了我的任务:从街这头走到街那头,好,结束。
闲聊中有好多人会谈到他们第一次上镜的激动。黄毛曾经参演过一部四十多集的戏,后来戏开播的时候,他每天都会准时收看,后来总算看到了自己的三次背影,五次侧面,只有一次正面飞闪而过。后来他说,什么叫成功,在电视上看到你露脸了,赶紧去上厕所,上趟厕所回来还能看到你,那你就成功了。
去《大腕》当群众演员
得到演出《盲井》的机会之前,我最大的一次露脸机会,就是拍摄《大腕》。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即使你看过这部电影你可能也忘记了,电影里有这样一场戏中戏——葛优喊:“这是拍戏呢,不是拍马屁。”这时候,镜头扫过一堆“群众”。如果你看到我这本书里这段话,请定格,这个镜头里,从前数的第二个就是我。
这场戏对我来说意义深远。因为第一,我亲眼见到了关之琳。那场戏拍完,“穴头”组织所有群众演员排队请她签名,那个签名,我至今还保留着。
第二,拍摄间隙时,葛优摸了一下我的头,看了我一眼。我想,当时他可能也就觉得这个小孩子好玩而已,或者仅仅是因为觉得我比较小,那一眼也就是随便瞅瞅。可是,当时我觉得他那一眼意味深长。我的脸当时就红了,我在心里想:这么多群众演员,他怎么就摸我啊?
或许,你会笑我自恋。当所有的人都不信任你、不相信你的时候,能够给你最大信任的,就是你自己;能够永远对你说,我支持你的也只有你自己。
第一次激情戏
在《盲井》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激情戏。拍摄之前,我非常紧张。少林寺里没有女人,来到北京后,连正式的恋爱都没谈过,一下子要拍激情戏,实在是不知道从何拍起。
我努力想让导演帮我把这场戏去掉。但是导演说:“不管发生什么你都给我演下去。”
正式实拍的时候,剧组进行了清场。女演员开始脱衣服。我觉得血一下子涌到了头顶上——我没想到,她真的会脱。我拼命地往墙根躲,觉得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那种心情,一个“紧张”已经不足以概括。同时,我又有一种本能的好奇,想看看她。
这时,我听见导演喊:“好,停。”
我羞愧得不敢抬头,心想,我肯定演砸了,要害人家姑娘再脱一次衣服。谁知道导演拍拍我的肩膀,非常满意地说:“不错,不错。”后来我才知道,导演要的,就是那种青涩的真实的感觉。
儿子真的成名了
有一天,父母忽然问我:“听说你在北京和刘德华一起演戏了?”
我说:“这件事,我不是早就告诉你们了吗?”
爸爸、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怎么敢相信啊。”
据说,这消息是在市里工作的同乡,看到了海报上我的大头像,回来告诉爸爸、妈妈的。
爸爸、妈妈专门坐了小巴,到那家电影院门口,看了又看,差一点就要拉着路人说:“这个傻根儿,是我儿子啊。”从前,他们只知道,有资格贴在那里的,都是有名气、有本事的人。现在,他们的儿子,也被贴上去了。
后来,妈妈说,从邢台回家的路上,两个老人家依靠在一起,忽然就没了话说。
《天下无贼》公映第二天
如果说我不想出名,那是假话。我记得,《天下无贼》放映第二天,我美滋滋地想,明天上街,要不要戴墨镜啊。
第二天上街,天还是蓝天,街道还是街道。我走在街上,好像没有什么人认识我。
也许,他们还没看到报纸?
我跑到报摊去买报纸。怎么回事?别人的版面都比我大。我指着照片上的我对报摊老板说:“这个人就是我呀。”报摊老板笑眯眯地看着我说:“是挺像的。”
嗯,即使如此,也是挺高兴的。
去饭馆吃饭,终于被人认出来了:“你,是那个傻根儿吧?”“
“是啊,是啊。”我特别高兴地点头,心里美滋滋的。
“呵呵。”人家冲我笑笑,接着低下头吃饭了。
啊?就这么就完了? 连个签名也没有要啊?这么多年的签名,我白练啦?
成名的滋味
忽然之间,我年轻生命的夜空里,烟花盛开。
“能请宝强做个节目吗?”
“什么时候有时间做个专访呢?”
我的经纪人的手机,因电话太多经常两三个小时就要换一块电池。我料到《士兵突击》会是一部好作品,却没有料到,它会这么受人欢迎。
几乎一夜之间,“许三多”彻底覆盖了“傻根”。我这才知道,成名意味着什么。
时间忽然不够用了。每天睁开眼睛,就是满满的日程,计划和安排。接受采访,上通告,做宣传,应酬等等等等。
那天,我一看我的工作安排,好家伙,已经安排到2009年去了。
从前没出名的时候,我非常盼望有一天,我也能正襟危坐地接受采访。现在,我都不知道,中国怎么有那么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