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滚动报道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1985:“温州模式”呼喊而出

  


   温州市农村家庭工业蓬勃发展,短短几年,就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萧云集 摄

   温州网讯 1985年,当“温州模式”四个字首次出现在《解放日报》的时候,温州人已经跳出传统的家庭作坊,寻求新的发展。

   推荐阅读

   全国房价涨幅连续6月回落

   上半年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鸟巢首次全身亮灯彩排试放礼花

   清华两学生为庆祝毕业校内裸奔

   上网买衣服 也可先“试穿”

   新温州人子弟的暑期生活

   1985年,第一批“小、快、灵”的菲亚特出租车亮相温州街头。伴随着菲亚特滚动的车轮,温州人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1985年,越来越多的温州女人愿意花一天时间去理发店折腾一个“爆炸头”。虽然那时候还有人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虽然回家还要受到老公的盘问,但是追求美的心是谁也无法压抑。

   温州人,开始默默地先富起来。他们从家庭作坊积累财富,他们开始购买家电、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开始用出租车代替三轮车,温州女人也开始有能力更多地注重自我,打靓自己。

   十万供销大军“推销”温州

   1985年5月12日,上海《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则消息,题目是《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该报还专门为这则消息配发《温州的启示》的本报评论员文章。正是在这篇本报评论员文章中,“温州模式”的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

   “哒哒——梆!哒哒——梆!”这清脆响亮的弹棉敲击声,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温州人来说。就像村前潺潺流过的小河一样,是那样的熟悉、亲切。

   今天说起“温州模式”,人们脑子里想起的是那些规模上亿甚至几十亿的民资巨豪,比如柳市的正泰、德力西。而在20多年前,解读“温州模式”的关键词是这两个:十万供销大军、前店后厂型的家庭作坊。

   谁是最早的一批供销员?

   没人能准确地说出名字。只知道,当时许多在外面弹棉花、做泥水匠的温州人,他们在做活的闲余时间,看到外地有什么好的小商品,就悄悄带点回来。

   于是,一带十,十带百,十万供销大军就这样聚沙成塔。

   今天大部分的柳市企业老板们都曾是其中一员,像南存辉和胡成中。

   上世纪70年代末,瓦匠黄忠平一天的工钱是2元。听说别人跑供销,一天能赚几十元,他再也坐不住了。那天还是正月初四,他就跟着亲戚踏上去太原的征途。经过24小时的轮船,到达上海。然后再坐火车,到太原,到达时已是深夜2点。

   黄忠平的装扮在那个深夜等于没穿。薄薄的外套,一条运动裤,尼龙袜子套着一双布鞋。当地的气温达零下20℃。

   他哆哆嗦嗦地跟着亲戚钻进“迎泽洗澡堂”,这个店名之所以今天还能记得那么清楚,完全是因为当时黑夜里闪着昏暗灯光的店在黄忠平心里就像温暖的火把。

   潦草地靠了三个小时后,亲戚告诉他,现在要分头行动了,能不能拉到业务,看你自己了。

   整整十六天,黄忠平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衣服里面热得都是汗,外面被风吹着冻成冰。”

   但是跑来的却是一次次的碰壁。黄忠平心灰意冷,盘缠眼看着就要见底,那天,他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汶水县刘胡兰打井队。这里地处偏僻,正是国营企业鞭长莫及的地方,他人生中的第一张订单就此产生,而且金额达5000元。

   “那张订单的利润有50%,一下子赚到2500元,在当时真的像中奖一样。”

   今天黄忠平是乐清市营销员协会会长。

   与黄忠平一样绝处逢生的经历,捕鱼人郑元豹也感同身受。

   少年郑元豹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穿过鞋子,裤子也永远只有一条。那时候吃一碗米饭是件无比奢侈的事,即使是稀饭也要拌进去很多番薯丝。没读几年书,郑元豹就穿着蓑衣,撑船捕鱼以补贴家用。

   郑元豹说,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生活,出来跑供销完全就是被“逼”出来的。

   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认识的字也少得可怜。跑供销遇到的困难很多,有时候甚至连今天跑的工厂,明天就找不到路。因为问别人,人家既听不懂你的普通话,自己又说得稀里糊涂。

   今天,郑元豹的身份是中国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共有2万多名员工,其中,营销人员就有1.3万多名。成功的路就是从那个最初的苦难开始一步步磨过来的。

   民办教师陈道贤19岁那年辞掉工作,开始跟着哥哥出门订货。1980年,他在自家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开始捣腾五金电器。员工只有自己和妻子两人。

   当时没有电动的机器,一切都靠双手和双脚。“为了钻一根铁芯,不知道脚要踩多少次转轮。脚力练得很好。”

   那时候生产产品没有图纸,只有一个“样子”。照着产品,全凭自己摸索着长宽尺度。

   最令人头疼的是怎么把货发给对方。那时没有现在四通八达的多种交通工具,唯一的选择就是铁路。“经历了八大王的风波,好几年大家都小心翼翼。白天我们根本不敢送货出去。只能趁着天黑,自己和家里人用担子挑出去。”

   现在,陈道贤是中国和平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同样选择自己开店的还有泥水工伍温荣。1985年,伍温荣拍拍沾满泥点子的衣服,四处筹来2000元,在柳市团结东路开起一家五金店。人家过来问有没有许可证,他说自己只听过“卫生许可证”,不知道卖个电器还要什么证。

   电器货号用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第一次看到这些字母,只觉得跟扑克牌上的差不多。所以把J念成‘丁’,把‘Q’念成‘皮蛋’,这个‘X’实在不认识,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念‘乘’嘛。”

   今天,伍温荣是浙江利尔德继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不仅会说几句英语,还和韩国人合作做生意。

   与柳市的老板们忆苦思甜是件困难的事。他们总是说着说着就跳到今天的企业管理和今后的发展目标。对他们来说,过去的苦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没有时间沉浸在回忆和满足中,他们还需要全力以赴去无止境地往前赶。

   他们不善于表达,不善于理论,不善于总结,他们总是用自己的实践为别人的理论创新提供最好的例子。事实上正当饱尝创业初期艰辛的温州人首次受到知名媒体的“表扬”,他们依然选择一心一意埋头做生意。

   1985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柳市镇原有的15900多个家庭小工厂,他们越来越感觉到单家独户的经营实力单薄,在原材料购销、资金筹置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一场新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

   这一年,他们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积极着手合股联办企业,有三种主要形式:一是数厂合一家,二是组成联合体,三是集资办新厂。

   改革大潮潮起潮落,社会进程起伏跌宕,“温州模式”四个字也时而被当作香花,时而被当作毒草地发展。正是因为他们坚若磐石般地一心求发展,才能走到今天。

   [1] [2][3]下一页

   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