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全国海洋宣传日,作为在杭国家级公益性海洋科研院所,海洋二所向全社会开放半天,供市民参观学习。生物标本陈列室、卫星遥感应用系统以及各种实验室也撩起了神秘的面纱,这些原本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高科技设备和实验室吸引了百余位杭州市民和中小学生自发前来参观。
海洋科技关系衣食住行
开放日活动开始的时间是上午9点15分,不过,早在8点半的时候,就有老爷爷、老奶奶摇着扇子、带着茶杯来听《21世纪海洋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生活》的科普讲座。9点,工作人员准备的60张参观证已经发放一空,还是不断有市民带着放暑假的孩子前来听讲座,将大大的会议室坐得满满的。
“你们知道吃鱼应该吃哪种鱼吗?”科普讲座的主讲人、海洋二所科技开发处副处长王小波向孩子们提出了问题,“鱼虽然有很多种,但是海水鱼的营养成分高于淡水鱼,深海鱼类的营养好过浅水鱼类……”身为研究员的王小波用生动、浅显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引来孩子们一阵阵笑声。
生物标本最能牵动孩子的心
当小朋友们进入生态中心三楼标本陈列室时,全都激动地扑了进去。这里有南极的企鹅、贼鸥,有大大的海星、龙虾,还有被称作生物进化史活化石,生活在距今3.5亿年前的矛尾鱼。这里的标本最早的是采集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海藻类,最晚的有2006年才进入陈列室的大海豆芽,其余如海蛇、海龙、海螺、南极磷虾等标本都引起了孩子们的惊叹。
来自文三街小学文苑校区四年级的马霖滟看着一条小鲨鱼的标本说:“以前我只在电视里看到过这种动物,有那么大,想不到这里会有标本啊……”她边说边用手比画着。很多珍稀动物的标本甚至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好奇,据海洋二所生态中心党委书记胡锡刚介绍,这里存放的南极企鹅标本是1984年制作的,而长1.3米的矛尾鱼标本更珍贵,在全国也仅有四条。
通过遥感系统看到了台风
在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实验室,一长溜的电脑上实时显示着卫星接受到的遥感图像。“看,台风!”随着一声呼喊,同学们都聚集到一台电脑前,屏幕上一团旋风状的云系正在经过台湾岛。“这是昨天14点接收到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看出这是个小台风,因为它没有台风眼……这是17点的图像……”工作人员一边调出不同时段的卫星遥感图片,一边向参观者解释。
来自景华小学的张葛思涵在各个实验室大饱了眼福,“想不到研究所里也这么好玩呢。”一边的爸爸虽然陪着儿子跑上跑下挺累的,但是也表示这个上午收获非常大:“平常很难得有机会进这么高级别的科研院所,今天来看看真是开了眼界,很多高科技的手段都向市民开放,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