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城区玉皇山社区大资福庙前120号的王君看着修缮一新的房屋,激动地说:“多亏了街道的‘慈善修房’好政策,让我们这些修不起房子的困难住户,再也不用为房子担惊受怕了。”
据介绍,在白塔岭、玉皇山和馒头山一带,有不少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自搭的困难户私房,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侵蚀,现都已成了危房。这些没有房产证件的房子,无法享受危旧房改善政策。如没有门牌号的项阿渭是萧山户口,他84岁的老伴支边返杭,袋儿户口没有劳保,两老无子女,月收入只有500元,七十年代前在白塔岭的山坡上筑了屋,屋门前只有三十厘米宽的走道,路边也没护栏,只要一脚踩空就会掉下很陡的山坡。而且两面墙已倾斜,屋顶瓦破的地方就用广告纸遮雨。去年的台风大转移中,两老见到南星街道书记时,拉着他的手不肯放,说:“这屋子怎么住人啊?”
该街道根据这些住户的特殊困难,出台了《南星街道70年代前的私房慈善维修试行方案》,政策规定:在辖区内的私房,不论户籍,只要危房,且是困难人群,都可享受慈善修房。由私房主向社区申请,然后街道察看,视困难情况,决定全免或半免。如项阿渭一家,就享受了全免,由街道出资三万元,换了屋顶,推倒两面墙重砌,还从山脚下砌起一座石堆,把他们家门前的过道扩到一米宽,并装了铁护栏。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的住家,则享受半免。如白塔岭12号59岁的黄吾仙,两老的月收入2000多元,因2006年已用所有积蓄修了邻近山坡上精神残疾的弟弟的破屋,现在无钱再维修三年前就被鉴定为危房的自家房子。最后由街道和住户各投入两万元,全面改建了此屋。
该政策出台后,深受这些困难住户的欢迎。到目前,该街道已出资16万余元,共慈善修屋1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