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扎根农村,他对乡间田埂充满了感情,将自己身份界定为“农民的儿子”;养殖屠宰、种植栽培、生物制药,他以庄史村作为事业的圆心,十多年来乐此不疲地做着“三农”文章;从最初打造100个老板的理想,到营造风味小镇人生目标,他把惠及农户作为企业经营的出发点,把个人的追求和村庄的发展融合在了一起。
赵其法,一个“村民”董事长,一个农业产业化带头人,一个新农村先锋。
将一个小村打造成一个风味小镇
主持人:第一次听到中法公司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有疑惑,这个公司是不是中国和法国合资的?所以首先想请你给我们解释一下,当初组建公司的时候为什么取名为“中法”?
赵其法:1993年的时候,中外合资企业听起来好像挺洋气的,感觉比本地企业要上档次,其实有点“崇洋”的味道在里面。不过现在人们的观念都在转变,“中法”的含义也要重新定义。“中”,应该解释为中庸,中国人是比较中庸的,我们公司也要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法”呢,是我名字中最后的一个字。企业名称无非就是要叫得响。“中法”,人家听过就不会忘记。
主持人:潜意识当中,是不是想让人家误以为是中法合资?
赵其法:那倒不是。说实话,现在我国外的朋友一大把,但至今没有搞过合资,全部是独资。
主持人:从1993年创业至今,中法从单一的天线厂发展到目前有11家公司、105个部门这样一个集团化的公司。回过头去看这15年,你是抓住了几次机遇把中法逐步壮大的?
赵其法:应该说在创业初期是把握了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那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中国刮起了创业的风潮。当时邓小平的很多观点我依旧记得,这个氛围起来了,大家创业就比较轻松,比较方便。
主持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赵其法:我那时候从部队退伍回来,在嘉兴农金学校上班,后来又到一家企业跑供销。在这之前,我在家里办了个玻璃纤维厂,结果半年不到就倒闭了。老爹老妈一辈子的积蓄——五六千元钱,被我半年就折腾光了,那时这笔钱在农村可以造一栋楼。没办法,只能先找个安稳的工作,到农金学校去炒菜,因为我在部队当过3年炊事员,还学过一年半工业经济管理,有中专文凭,找个工作还是不成问题。
主持人:初次创业就以失败告终,还将父母的血汗钱折腾个精光,你那时候有没有特别消沉、悲观、失望?
赵其法:压力很大,但悲观失望倒没有。炒菜的3年,一是想找点事干干,另外也是给自己点时间从失败中调整过来。直到1990年,我回到新篁镇,在一个天线厂跑供销。当时我给自己定了目标:只干3年,3年之后再闯一闯。
到了1993年3月,我拿着东拼西凑来的十多万块钱,办了现在的天线厂。第一年做了250万的销售,年底账上多了58万元。然后一发不可收了,第二年就做了500多万,第三年做了1200多万……滚雪球一样,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主持人:你看从1993年创业到现在,中法一直在走一条多元化路径,从天线到食用菌再到生物制药等等,你算过没有,目前中法旗下的11家公司,一共生产多少产品?跨了几个产业领域?
赵其法:大概跨了五六个产业领域。其实不在于涉及的领域有多少,关键是我要每个领域都有核心竞争力,有了核心竞争力,我才会去组建这个企业。
主持人:集团下面的11家企业,有多少是你一手创办起来的?一个项目是否可以投资,是否有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你亲自确定的吗?
赵其法:现在11家企业,10家是我白手起家创办的,只有光明制药厂是一家倒闭企业,我后来收购过来的。
前期的工作,主要决策者肯定是我,我是公司的决策中心;我下属的分公司主要是承担管理职能,怎么样通过管理创造效益,叫效益中心;底下的工厂主要抓成本,我们叫它成本中心,做的具体工作是保质保量按时交货。
主持人:这三个层次中,你属于最高决策层,那你如何决定中法的钱最终投向哪里?为何坚持走多元化的道路?
赵其法:很多人认为要专一把一个产业做大做强。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以几个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经济周期。如果这个行业处于发展高峰期,我们可以去拼命拉动它,在低谷的时候,则可以养着它,等待时机。
我遵循的原则是,鸡蛋要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也要考虑哪个篮子鸡蛋多放点,哪个篮子的鸡蛋少放点。像我最初投资的天线厂、箱包厂当时是很好的,现在“退居二线”了,目前我们的重心已经转向农业、金属表面处理、制药等产业。有个比喻有点意思,满天乌云中总还有亮光。
主持人:刚刚我们探讨了中法多元化的路径,那你对中法最终发展目标有没有定位?你最终想把中法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赵其法:中法公司的定位就是农村、农民、农业。你仔细观察一下,中法公司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扎根在农村,所以中法实际在做一篇“三农”的文章。
首先要全方位、多渠道让农民增收,就要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现在中法上下3500名员工当中,有1000多名是庄史村村民。有了工厂,我还要让这里的商业热闹起来,每家每户开个商店啊,做个特色产业啊,让家里多赚点钱。还有通过种植业,带动农户增收。
第二个概念是怎么样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前庄史村纯粹是乡村,现在企业带动了一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这个村已慢慢像一个小镇了。我现在45岁,干到60岁还有15年,在这15年内我要将庄史村变成一个比较漂亮的小镇,既有欧洲风味又有江南意味的一个小镇,这是我人生的最大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把企业做好。
主持人:为什么要确立这样一个人生目标?感觉说这话时,你更像是一个村委会主任而非一个董事长。
赵其法:很简单,因为我出身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庄史村与中法是相依相存的。
搭建一个打造百名老板的创业平台
主持人:除了将一个村变成一个别有风味的镇以外,听说您曾经还有个人生目标,就是搭建一个能打造100个老板的创业平台,现在这个目标完成了没有?
赵其法:11家公司,105个部门,现在这个目标已经超过了,但是我们可以把目标定得更高一点,100个无非是个数字而已。
主持人:目前造就的这100多个老板当中,纯粹是庄史村村民或普通农民的有多少?你家亲戚有多少个?
赵其法:前者大概有二三十个,亲戚可能只有两三个,都是外人。我的弟弟、妹妹都不在中法,他们两个人在深圳创业,我一个人在嘉兴。其实这些最后成老板的人,自己本身具备了当老板的素质,我只是提供平台。
主持人:为什么会定这样一个目标,很多企业家都会说,我要把这个企业做成“民营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甚至是“世界500强”。但是你却把目标定位于造就100个老板。
赵其法: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我认为,当老板可以比普通人创造更多的价值,也要承受比普通人更大的责任。所以任何一个人要做老板的时候,我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让他们做好受苦受难的准备。
主持人:当老板很苦,那你创业过程中是不是也有不少吃苦的经历?
赵其法:我们家以前特穷,是整个村最穷的一户人家,我14岁的时候,家里还住茅草屋呢。父母不仅是农民,还是外来的农民,他们迁徙到嘉兴的时候,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所以像我们第一代创业者,不吃苦是不可能的。
除了玻璃纤维厂失败之外,当时我还办过一个养鱼场。办厂厂倒闭,养鱼又发大水,鱼塘的鱼最后全成了河里的鱼了,那才叫祸不单行。养鱼扔下去一两千块钱,办厂扔下去五六千块钱,一下子全没了,家里又变得一贫如洗。但现在回过头看这两次失败,却是我后来创业的一个必修课,让我学会冷静与判断。
其实挫折有时可能会带来机遇,比如1997年我养猪亏本,却让我看到了办肉联厂的商机。
主持人:你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扎根农村,把中法往农业产业化路上引,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赵其法:做了4年天线之后马上就搞农业,搞养猪,现在我们坐的地方以前就养过猪。养猪场倒闭以后,又跟浙江大学合作搞食用菌栽培,还有果园。总的来说,比较喜欢搞农业,因为这里是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如果不定位在农村上,以后怎么帮大家啊。
主持人:现在农业这一块,中法涉足的产品有哪些?
赵其法:猪肉、牛肉、食用菌、翠冠梨,现在还在搞一个生态养鲢鱼,这个项目可以把屠宰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变废为宝来养鱼。总的来说,我们要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植入传统农业,让它增效,让农民增收。以前一亩地农民收入2000元,我们要叫它变成5000元、10000元,我们在做这个文章。比如食用菌黑木耳,今年我们初步估算,一亩地可以达到2000元的收入。不过这些项目又不能搞得太复杂,太复杂了农民搞不来。
主持人:听上去越来越像个村委会主任在考虑问题了。你在庄史村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你的存在会不会给庄史村的领导及邻近村的领导造成很大的压力?
赵其法:我不是村委会主任更不是书记。因为分工要明确,我管好我的项目,做好我的企业,他们做好一些协调。有压力才有动力。庄史村以前也是很落后的一个村,现在变成较富裕的村,是省级示范小康村,没有压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心诚则灵做人应该真诚一点
主持人:我来的时候看到中法商标上面有一个“诚”字,而且你把自己的孩子取名为赵诚,是不是特别喜欢这个“诚”字?
赵其法:心诚则灵,做人真诚一点,做事情真诚一点总没有错。这个诚心也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我们公司有很多诚信的底线,我创业至今从未破过,比如工人的工资月底必须要清;货款每个月月底也是必须要付清的。我办企业16年,没有一个人到我办公室来要过一分钱。我从来不欠人家的,人家欠我那是人家的事。
主持人:这个“诚”字在你运作企业的时候是这样一个界定,那你给儿子取这个名字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涵义?
赵其法:首先是作为人性这一方面去认定的,做人应该真诚一点,这个说起来很容易,真正要做到很难,我想挂在他的名字上,督促他做到。其次,赵诚赵诚,叫起来声音比较洪亮。
主持人:关于你的身份,除了成功的企业家之外,还有一个身份经常会被提起:复员军人。5年的当兵经历给了你很多在农村或者其他地方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我听说在中法公司,退伍军人比例也是比较高的。你在招人时看重退伍军人的身份吗?
赵其法:也不叫看重。军人通过部队的锻炼之后,相对来说,做人、做事、遵守规范会做得比较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放在企业里,就表现为执行力特别好。企业越大,执行力就越关键。
主持人:你是从非常贫穷和草根的地步开始创业,如今已是年产值十多个亿的集团公司的掌门人。在这十多年里,你经历过失败,甚至亏空所有的家产,你创业过程中最坚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是谁?
赵其法:是老婆咯。我觉得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两个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的力量大。我们夫妻俩刚认识的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差,两个人感觉对方比较好才走到一起。
主持人:中法公司这十多年一路走过来,现在又把农业作为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在很多人看来,农业是非常传统的产业,为什么把公司最终发展的重点偏向这块传统产业呢?你现在还是不是庄史村村民?
赵其法:说起来,中国的农耕历史已经有好几千年了,但是我们走的是现代农业的路,现代农村塑造现代农民,要用科技打造。我有一家公司叫中法生物工程公司,总经理是浙江大学的教授,是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所的所长,他可以说是最高层次的农民了。还有很多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在我的企业上班,他们也可以说是中国新一代农民,不是传统农民的概念。
我在嘉兴市区有个家,但一年去那个地方才一天两天,我们夫妻俩天天吃住在村里,所以,我就是一个庄史村村民。
□专家点评
点评人 嘉兴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
施敏颖 教授
分析中法公司成功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三点:一是科学的管理模式。公司采用总公司-分公司-分厂三级管理模式,总公司为投资决策中心,分公司为效益中心,各个分厂为成本中心。这种各个管理层次各司其职、各分公司相互独立的分级管理模式既避免了公司上层管理者事必躬亲,又充分调动了下级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公司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基石。二是敏锐的战略眼光。赵其法抓住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契机。从工业消费品到农产品,从养殖业到农产品加工业、种植业,表面上看是规避经营风险的战略决策,实则恰好迎合了农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他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既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的后顾之忧,又保证了餐桌食品安全,实现了农户、企业、消费者的“三赢”。三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目标要“培养100个老板”、“建一个欧洲式的小镇”,来自乡间田埂的他对养育他的土地充满感情。他以反哺农村为己任,以农民兄弟的共同致富为要责。在明确而又较为长远的企业目标激励下,赵其法带领其公司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