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运河、西溪,经过前几年的综合整治,已经成为杭州标志性旅游品牌。而开通三条水上旅游线路,打造五水共导的“东方威尼斯”,无疑将成为继西湖、西溪之后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
“三河一路”,也就是三条旅游线路涉及的上塘河、胜利河、余杭塘河以及余杭塘路,征地拆迁的量和难度都很大,征地拆迁能不能按期完成,将直接影响到“十一”三条旅游线路的开通。
从3月下旬开始,“三河一路”征地拆迁攻坚战打响,奋战100天,打赢征地拆迁的攻坚战,时间实在很紧,任务实在很艰巨。
上塘河、余杭塘河、胜利河总长度28公里,涉及拆迁27.5万平方米,余杭塘路拆迁任务是17.5万平方米,两项加在一起仅拆迁任务就高达45万平方米,共涉及下城、西湖、拱墅、江干和余杭五个区的122家企业、1109户居民的拆迁。从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刻起,每一天必须确保完成4000多平方米的拆迁任务,才能在6月底按期攻克征迁难题。
市委、市政府3月13日动员大会后,“三河一路”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相继成立。市建委专门设立“三河一路”现场办,抽调河道建设中心工作人员及市挂职干部驻绍兴路现场。下城、西湖、拱墅、江干、余杭等相关区人员责任落实,并建立了专门的征迁联络员队伍,党员干部积极带头、以身作则,许多普通党员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动,全力以赴开展征迁工作,形成了三河一路特有的征迁工作模式。
6月底,初步完成拆迁任务,7月20日,“三河一路”工程拆迁、拆房、清场工作基本完成。干部带头,群众支持,回望这短短100天,杭州建设者的速度和干劲得到充分展现,而更难能可贵的,是速度下的和谐与民主。
A
老百姓一个电话
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50多岁的年纪,风风火火的性格,三河一路征迁现场办副主任方云凤走到哪里,都能和别人打成一片,这也是拆迁工作中所必须具有的基础。
从“33929”的秋涛路拆迁、“三口五路”的天目山路前期协调和配套的沿山河工程、“一纵三横”的曙光路和体育场路一期,“五纵六路”的湖墅路,到今年的“三河一路”工程,方大姐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将工地当成了家,成了一个经常迟回家甚至不回家的女人。尤其是做项目经理以来,她把每一个工程都看成是自己家在装修,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自己去认真推敲。
每周开例会,梳理各区工作重点,安排下步工作,协调、解决部门之间难题,方大姐的工作时间就是:白加黑、5+2,不分白天黑夜,没有双休日,老百姓的事情,一个电话,她就当成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三墩杨家桥社区涉及余杭塘河土地征用,有近1000余户的居民将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无论对村民的传统思想观念,还是传统生活方式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飞跃。
杨家桥社区土地征迁工作开端良好,但不久之后许多村民签约后又反悔了,因为有200多户村民家中有老人,老人一般不愿意离开故土,另外,老人的临时安置也是个难题,很多房东一听说对方有老人来租房子,就不大愿意接受。
有人建议,有老人的家庭能不能暂缓搬迁,但截止时间摆在那里,只有方大姐去啃这个硬骨头了。因为她是现场办的“谈判专家”,凡是遇到拆迁工作中的难题,就要轮到她出马。
方大姐听完老百姓和村干部介绍,心里有了底,区里支持,准备一批临时安置房,村干部出马,帮忙去租一些房子供老人居住。200多户老人家庭陆续得到妥善安置。
问题迎刃而解,保证了余杭塘河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方大姐说,她做拆迁工作,没什么特别的诀窍,只有坚持一个原则,以人心换人心,这是最主要的。要想到老百姓的要求,每去搞一个工作,都要换位思考,每次去和拆迁户谈,都想着,如果我要拆迁,我会怎么样。难怪几个挂职干部都说:“大姐一出去谈,都是为人家考虑的。”
B
解决停车难问题
围墙退让居民很配合
只有让老百姓信服,才能做好拆迁工作,短短几个月下来,林祥明已经对拆迁工作深有体会。
从今年3月开始,原来在市委政研室工作的林祥明到市河道整治建设中心挂职,他和其余四位挂职干部一起分到了“三河一路”征迁现场办公室。
“原来对建设工作也有所了解,但都是字面上的理解,这次挂职锻炼,有幸在重点工程中经风雨、见世面、磨历练、长才干,真是学到很多东西。”林祥明说。
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丈量、评估、签约、腾空、拆房、交地一步步都掐着时间,算着日子,在现场办公室的工作中,他们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城市建设者的艰辛。
古翠路的余杭塘河桥下有个单位宿舍,住着30多户人家。由于北面紧邻余杭塘河,宿舍的围墙要退让出来,沿河步行道和绿化才能贯通,但如果把围墙退让出来,小区的停车位就没了。
该宿舍属于老小区,原本也就10来个停车位,非常紧张。加上经过房改房后,不少房子几易其主,要想再找到单位去解决这个问题,也行不通。
经过仔细研究,河道整治建设中心发现余杭塘河桥下有处违法建筑,面积有近500平方米,被附近商城的人用来当仓库。仓库建在这里,本来就影响泄洪,影响安全,在市拆违办和市政设施监管中心的配合下,违法建筑被拆除了,一方面为步行道、绿化增加空间,另一方面增加停车位。
停车问题解决了,该宿舍楼的居民也爽快答应退让围墙。“以民主促民生,切实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拆迁问题也好做。如果简单处理,就是一刀切,万一矛盾激化起来,就会把好事变坏事,适得其反。只有用民主的方式来做民生工程,才能真正深入民心。”这是林祥明的最大体会。
C
村干部带头签约
村民都被潜移默化影响了
“三河一路”征地拆迁,拱墅区要完成上塘河、胜利河沿线459亩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的征用,6月底前完成征迁10万平方米,同时完成余杭塘路沿线拆迁13.4万平方米。相比于其他几个区,任务是最重的。
作为分管区河道建设指挥的拱墅区城管办副主任虞聪,压力也是最大的。为了顺利解决拆迁问题,虞聪多次召开例会,组织协调村代表配合工作,有时为了个别难解决的钉子户,甚至一直开会讨论到凌晨。除了和村委干部一起亲自一户一户地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把拆迁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讲给他们听,让村民们了解拆迁改造工程对他们生活环境改善的作用;一边还积极奔走,为村民争取更多的优惠条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我做的工作,都是很平常的,我们有些基层干部,那是实实在在做出了牺牲,给百姓树立了榜样。”虞聪说。
虞聪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有一名村干部,他所在的村临近上塘河,但拆迁时,一河之隔的另一村,因为辖区属于下城区,所以补助标准更高些。这一来,村民们都不乐意了:凭啥差了没几米的距离,价格就能差这么多呢?于是他们纷纷找到村里,要求村干部提高补助。
政策是出来了,却有村民犹豫了。但是拆迁工作范围大、时间紧,刻不容缓,于是这名村干部冲在了最前面。他家的房子很具有代表性,面积、户型和装修与许多村民的房子都非常接近。为了保证拆迁工作的顺利实施,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顶住重重压力,不久他们家便成为了他们村里第一个上门评估、第一个签约、第一个腾房的“第一户”。看到村干部带头,和他家庭条件差不多的村民们也坐不住了,也就接二连三地腾出了房屋。党员干部的宣传工作和带头作用,帮助了整个村顺利、及时地完成了拆迁工作。
“做拆迁工作一是要依靠各部门的配合,第二要依靠我们的基层组织。”林祥明对此也深有体会,庆隆村拆迁,村支书第一个签字,即使别人说吃亏他也不含糊。每一个后面签的人都把村支书的协议拿去看,拿去对,104个村民,拿去看了104次。村主任都签了,村民也不含糊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三河一路”征迁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D
280座祖坟一月迁移
公平公正,速度之下没有怨言
拆迁,依靠的是基层民主的力量。而基层组织,特别是村、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是发扬基层民主的关键力量。
在三墩街道杨家桥社区,年轻的党支部书记沈华平就做到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便率领整个村完成了280座坟的迁移任务。
“在我们农村,都说房子关系一代人,祖坟可要影响好几代人呢。祖坟不全是迷信,有一大部分是传统习俗的成分,要知道叫人家迁祖坟有多难!”谈起迁祖坟工作,这位年轻的村书记还有些激动。
对于杨家桥社区这样的老村,迁移祖坟的工作显得困难重重。于是沈华平和干部班子连夜召开座谈会,反复讨论制订方案,征求村代表意见,最后决定尊重清明节前后三天才能迁坟的习俗,等到清明节每家每户祭奠后正式安排集体迁移。村里挑选了几块公墓用地给村民自由选择,又对每个坟墓分别编号,进行抓阄,给予了村民充分的公平和自由;不愿选择公墓而选择自行解决的,村里会按照公墓的规格和价格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补贴。加上党员和村干部带头做表率,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
“我奶奶是3月13日去世的,我第二天就开迁坟动员会,先是村班子成员,然后是全村村民代表,不论是迁坟还是拆房子我都是第一个。”沈华平说,村民一户户地上门来进行迁坟签约。对于有些年代久远、不是火化的坟墓,村里还统一购买了骨灰盒,派出了车辆和人员帮助村民进行挖掘和转移。速度之下,没有怨言。整整4天时间,所有的坟墓都被顺利迁移。
E
用民主的方法来做民生工程
才能真正深入民心
朴实的话语,反映的是优良的工作作风。用民主的方式来做民生工程,才能真正深入民心。“三河一路”工程是一项时间特别急、任务特别重、战线特别长、涉及面特别广的建设工程。自3月13日“三河一路”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以来,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三河一路”征迁战役基本实现预期目标。这一仗中,城市建设者摸索出了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赢得了工作胜利,也得到了百姓支持。
许泽民一家老少6口从杨家桥社区搬进了“都市水乡”小区。聊起之前的拆迁工作,老许也是感慨万千。从最开始大家都不愿做第一个,到后来一家家都陆续签订了拆迁协议,他说,村里的干部思想工作做得辛苦,为村民们的利益也谋得辛苦。他们看在眼里,不支持说不过去。
皋亭村的宋师傅也是一家老小6口搬出了新房,原来300多平方米的房子,是2001年建好的,宋师傅和儿子孙子住在一起,其乐融融。他说,3月中旬得知要搬迁,心里也是很烦躁的,想着好端端的房子没了,要在外暂住很久,心里就不好受。
村里先来做工作,区里、市里,领导干部们来看望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宋师傅打点行李,搬进了丈母娘家。“以大局为重,老百姓克服暂时的困难,也是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嘛。”宋师傅很乐观。
他已经去看过安置的地点了,虽然离上塘河远了点,“但以后散步还是可以走过来的。我们村里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支持的,市里是为我们考虑,以后整体环境好了,我们住着也舒心。”宋师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