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宁波市有关部门对食品市场的监管还是非常到位的,特别是对学校、建筑工地和企业的食堂供应的食品都做到了定向供应,基本上杜绝了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市民和外来工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的普及和培训。”这是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们进行为期一周的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据介绍,从7月14日开始,学生们分成两个小组对宁波的一些市场、社区、工地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摸底调查,通过走访居民家庭、社区活动中心以及各类商贩小店,向居民们分发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对油脂食品安全的了解、家庭过期药品的处理等。共收到有效问卷3000多份,97%的居民对食品市场的食品表示放心。居民遇到问题食品向有关部门投诉后,都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和处理。
学生们对居民的饮用水源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都符合饮用水标准,并且居民对饮用水的保护意识也很强。对于外来工的用餐问题,他们走访了10多个工地,查看和体验工人的饮食环境。结果发现,一些工地的食堂设施较为简陋,大热天有的连电扇也坏了,但卫生条件不错。学生们了解到,工人们习惯于在食堂里吃饭,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作方便,并且食堂的菜价相对便宜,也更能让人放心。价格一般在5—10元,平均工龄为5年的工人们都没有遇到过食品安全的问题,说明工地食堂的食品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同学们还对建筑工地和企业食堂的食品采购进行了调查,发现几乎都能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制。一些企业的食堂卫生情况良好,设施齐全。
据参与本次调查的李同学介绍,他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问题,如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了解仅限于表面,对于如何正确地选择食品,食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处理方法等认识不够,社区里缺乏对这方面知识了解的居民和专业人员,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以及工地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对这方面知识了解更少。因此,他们在报告中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本次调查还发现,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油脂食品,有些居民对其概念比较模糊,在对于如何正确地挑选油脂食品,如何挑选食用油上缺乏正确的认知。同时,发现在食用油方面,流动小摊点存在着较大的隐患,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小摊点的规范化整治。
据了解,此次大学生实践活动是由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联合组织发起的,也是我省“迎奥运、保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宁波食品市场的调研活动由宁波大学承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