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7月22日电 前不久,海宁超达经编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片新项目即将上马,8000万元资金缺口却无处着落。正当董事长章宝阳陷入困境时,市主要领导主动协调融资担保,资金难题迎刃而解。今年,“超达”光伏产品销售有望达到6亿元,是经编产值的3倍。章宝阳说:“现在企业有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条腿走路’,抗风险能力大增。”
今年以来,海宁众多工业企业产值增幅下降,效益出现滑坡。面对困难,嘉兴市委常委、海宁市委书记俞志宏提出:“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知难而进,主动适应宏观环境。”该市在5月份集中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派出全部由市领导任组长的12个工作组,重点走访调研规模以上企业、重点项目和经营困难企业,摸实情、议对策、解难题,共梳理出融资、税费、用地、减排等问题230个。
走访企业的过程,就是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工作组都有相关部门和金融单位负责人参与,对走访掌握的问题和困难,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经梳理后交办相关部门限时解决。在走访中,共有近150个问题得到现场解决,另有70多个问题交办解决。马桥街道是海宁经编工业重点产业园区,许多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经工作组协调,由人行海宁市支行牵头举办银企签约会,各金融单位投入信贷资金1.8亿元,重点解决企业技改融资难题。
因政府工作不到位引发的问题,受到领导干部的格外“关照”,一批老大难问题有了实质性进展。在海宁刚刚起步建设的城市副中心尖山新区,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大部分电网还是围垦时拉起的自建自管线路,经常发生故障,4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进驻后,用电更趋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在这次走访中,市供电局决定投入1000多万元,对整个区域电网进行改造,下月中旬工程即将完工。
助推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是海宁为困难企业精心设计的“脱困路径图”。作为国内最大的家纺生产基地,许村镇拥有大小家纺企业近万家,但多数企业研发、设计能力较弱,产品品种单一、款式陈旧,今年出现经营困难。为此,市里特地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请来5位国内顶尖家纺设计师,本月初先后成立5间设计工作室,市、镇两级财政共拿出100万元给予扶持,帮助当地企业研发新品,打响品牌,并将许村打造成国内家纺创意交易中心。到目前,海宁皮革、经编、太阳能等特色产业,都设立了研发、检测、设计中心,致力解决企业面临的自主创新难、结构优化难等问题。
政府服务企业正向长效化、规范化拓展。从今年5月开始,市里组织专人编写、分发“重点产业研究”等资料,定期发布产业指导信息,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态势和产业发展走势,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时着手建立干部定期走访、联系企业制度,先后出台减轻企业负担、金融机构扩大放贷规模、银企签约跟踪管理等8个规定,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