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 晴
昨天中午,我们来到了红光乡的入口处,一个叫东河口的废墟上。我们要把一块大型警示牌立在那里,告诉过往的人们:您已进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红光乡,来自浙江舟山的医疗防疫队员提醒您,进入灾区要讲究环境卫生。
在这片由两座山峰崩塌下来形成的不规则的废墟上,队员们选址、挖坑、立牌、填土,紧张地忙碌着。此时,我站在这块硕大的土丘上,思绪万千。这里本是一个山清水秀的自然村,有近1200人口。我曾在乡政府看到过一张震前东河口村的照片,非常美。错落有致的建筑,依山傍水的学校,连接小溪两岸的小桥,构成一道山乡特有的风景,在大山深处显得特别有生机。
东河口村隶属红光乡,有人说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靠近两条溪流交汇处的东边,故得名东河口(我没验证它的真正来历)。东河口位于红光乡与关庄镇的交界处,因而经济相对繁荣,人口较多。可是,“5·12”那天,大自然在这里搞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恶作剧,于是美景不再,生灵涂炭。唯有村庄边缘的学校幸免于难。听人说,泥石淹没了学校的操场,但到教室边的一棵梨树旁就停住了,这使众多学生得以生还(只有4名学生遇难),现在老乡们都把这棵梨树称为“救命树”。
站在这片废墟上,我看不到曾经存在的一丝生气,唯有那被掩埋的学校操场中央露出的一截旗杆,显得那么的顽强,那曾经挂上国旗让学童高唱《国歌》的地方,预示着灾区明天的希望!
站在这片废墟上,我凝望着队员们刚刚竖好的警示牌,心中默默地告慰长眠地下的同胞们:当你们遭遇如此大难的时候,远在海边的舟山朋友来帮助你们了,整个浙江来帮助你们了,全国人民都赶过来了!
站在这片废墟上,我沉思着一种责任,三年重建的责任。虽然,在这里,我作为一名医疗防疫队员只能帮你们三个月,也做不了多少大事,但我会尽我所能,努力去做!
我市灾后重建卫生对口支援小分队队长 陈忠伟 记者 曹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