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攀高再攀高,信件堆积再堆积……本报文明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在继续,读者高涨的投稿热情也在继续。前一回我们讲到,不少市民为了写出好作品,纷纷来电要求专家言传身教。于是,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与秘书长亲自示范,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而这几天,记者又发现,对好学笃问的嘉兴市民而言,追求质量的步伐是永不停歇的。这一回,市民创作警句吹起了“集结号”,群策群力创作警句,出现了夫妻搭档、全家动员、邻居凑热闹的感人场面。
全家人讨论到半夜
如果说,大部分读者的投稿作品是以“件”来计算的,家住三水湾的徐先生的作品就是以“批”来计算的。短短两天,我们收到了他3封来信,每封都有警句6至10条不等,尽管字迹是一致的,但从署名来看,全家都参与了。
昨天傍晚,记者拨通了徐先生的电话。刚吃完饭的他正在修改警句,“这两天大概还有三四十条准备分3批发过来,我执笔,内容可是全家人一起创作的。”徐先生说,从报纸刊登征集消息起,讨论、修改警句就成了一家三口的主要“作业”,常常讨论到半夜。“我以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老婆是教师,儿子是学生,全家总动员的好处是能互相启发,灵感不断,坏处是容易引起争论,常常为了改一个字而吵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举例说,比如在写一条关于嘉兴铁路的警句时,儿子提议用“一路走好”来表现铁路服务的亲切,老婆觉得应该表现铁路的发达,最后还是徐先生的提议得到了全家认可:迎送万客一家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徐先生表示,因为创作警句,家里学习氛围变得特别浓,家人每天都自觉看书读报,汲取灵感。“经验告诉我,团结就是力量,一句警句全家不改个两三遍是不会寄出去的。”他说。有意思的是,为了方便阅读,一家人还商量用不同颜色写警句。“用红色写的是我们一家人最满意的,蓝色黑色写是比较满意的,绿色写则是老婆儿子认为不错,我觉得一般般的。”
夫妻俩比赛创作
在众多信件中,记者还发现了一封特殊来信:同一个信封里有两张信纸,纸质不同,上面字迹不同,署名也不同——这是海盐一对退休老夫妻的来信。
这位蒋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和老伴都是退休教师,向来对写东西很感兴趣。对于嘉兴的文明现状,老两口都颇有感触,而对不文明行为,两人也都觉得有必要通过格言警句起到劝告教育的作用,这次看到《嘉兴日报》征集“文明格言警句”,就来投稿了。
蒋老先生说,虽然萌生了创作的想法,但在构思过程中,老两口可是各管各的。“我们约好了不讨论、不交流,不要影响了各自的思路,等到写好后,再比比谁写得好。”
而对于夫妻间的比赛结果,蒋老先生并不肯透露,只是告诉记者,他自己有一句觉得挺不错的。这句是:有座大山叫“文明”。人在山这边,动物在山那边。据老先生说,以前读到的“文明格言警句”常常很直白,直呼“文明”,有的是些套话,所以他想创新一下,创作点比较“另类”的作品。
本报将继续征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格言警句”。征集截止时间为7月31日。征集要求:“格言警句”要立意高远、语言朴实、文字简练、表达准确、内容丰富。核心内涵应反映嘉兴人文积淀,与嘉兴“崇文厚德、求实创新”的人文精神相匹配;要反映和挖掘嘉兴市民对文明城市的独到诠释和美好向往,富有嘉兴特色。征集方式分两种:平信寄到嘉兴市迎宾大道99号嘉兴日报新闻编辑室潘女士收,邮编314050,并在信封上注明“文明格言警句”征集字样;电子邮件寄到0573-82400000@163.com。奖励方式:“文明格言警句”设一等奖2名,奖励1000元;二等奖5名,奖励800元;三等奖10名,奖励500元。另设鼓励奖50名,奖励100元。征集活动咨询电话:0573-82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