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8日讯 妈妈,快快走啊,看看前头啥事这么热闹!”近日,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的“迎神节”晚会上,小品《母女上京看奥运》热闹上演。为了配合晚会主题,务工回乡的梅振斌、陈满发等还一起动手制作奥运火炬,模拟了一场乡村火炬传递仪式。这些别出心裁的节目为当地已有百年历史的“迎神节”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
“流传几百年的‘迎神节’是景宁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县文化馆馆长吴美英告诉记者,节日期间每家每户都准备贡品、拜祭马天仙。作为迎神头(村中每年每户轮流进行)的人家还要燃放烟花爆竹,请全村及亲朋吃饭。
“现在这些老节目都不流行了。”英川镇党委书记商晓东笑着介绍,随着外出菇农和经商人士带回的现代文明意识,“迎神节”期间的庙会逐渐演变成致富信息交流会、民俗展演大擂台。
连日来,英川乱弹《三密计》、木偶戏《白龙公主》在该镇大会堂轮番上演。一度走入谷底的英川乱弹,在外出开发小水电的吴惠民、吴成主等出资10余万元的强力扶持下,重新焕发生机。戏剧团的20多位农民艺人将传统剧目进行重新包装,得到了大批年轻观众的热烈欢迎。
“回老家赶庙会去……”近日,在温州打工、网名叫“蓝冰”的英川镇王宅村村民王学峰,在畲山风论坛上发帖邀请在外务工的青年回乡。王学峰说,人气集聚才有火花迸发,“迎神节”期间,在江西、四川等地种食用菌的20多名农民发起举办“菇民论坛”,一起讨论外出打工的心得体会,交流新经验、新技术,老派庙会换了新式内容,让大家眼前一亮。
鸬鹚乡仁字坑村青年陈可仁以前是村里神庙的常客,每年用在烧香拜佛方面的支出都有数百元。外出感受到现代文明后,他深切感受到出入平安、赚大钱靠的不是菩萨保佑,而是靠自己掌握的技艺。今年回乡后,他组织村里十多位返乡青年凑了1000多元钱,给村里的农家书屋买了100多册图书。
回乡农民的现代意识推动乡村文化大“变身”。今年景宁县提出将“迎神节”改为“民间文化运动会”。倡议提出以后,许多农村文艺骨干为了排练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节目,纷纷到县文化馆请老师帮助创作。吴美英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民间从事音乐、戏曲、器乐演奏的已有500多人,还发展了125支群众文化队伍,这些队伍纷纷展开巡演、比赛,许多原先冷冷清清的村庄欢歌笑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