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重担,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支持丈夫在海岛部队建功立业;
她用无私之爱,帮助驻岛战士解开思想疙瘩,促成美满姻缘,被战士们称为“知心嫂子”;
她主动担任军民共建联络员,热心帮助待业军嫂找工作,为“双拥模范城”甘做铺路石。
她叫袁海燕,舟山陆军预备役高炮团团长虞为民的妻子。她以动人的事迹、突出的贡献,最近被舟山警备区评为“十佳军嫂”。
丈夫守卫大家 我来支撑小家
军嫂,是一个光荣的称呼。袁海燕深有体会:军嫂与军人一样,有着一份特殊的责任,体现最突出的就是奉献,要比其他女人付出更多。
2007年8月10日这一天,袁海燕记忆非常深刻,自己和儿子同时患重感冒,高烧38℃以上。儿子整整病了6天,她既要顾工作,又要顾儿子,忙得焦头烂额。此时,丈夫要在身边那该有多好!袁海燕清楚,这段时间丈夫单位正在搞军事演习,已有10多天没有回过家了。她想打丈夫的电话,转念又想:演习期间,军事主管责任重大,肯定是走不开的,打电话给他,只能让他分心,还是不让他晓得好。思前顾后,拿话筒的手又放下了。
袁海燕与虞为民结婚20多年,对丈夫不在身边早已习以为常。她知道,作为一团之长的丈夫,大家和小家谁重谁轻的关系是分得很清楚的。无论小孩出生,还是自己生病;无论是两地分居,还是随军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靠自己去解决。这么多年来,只要自己扛得了事,她都不想让丈夫操心。
就在儿子病愈出院的当天下午,袁海燕推开家门,看见丈夫躺在沙发上沉沉地睡着了,连自己开门很大的声响都没有听见。看着眼前晒得黝黑像婴儿般沉睡的丈夫,袁海燕眼眶顿时湿润了。她轻轻地脱下丈夫已经有些异味的鞋袜,帮他轻轻擦洗……
袁海燕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她明白军嫂的价值在于:丈夫为国为民守“大家”,自己能做的就是为丈夫支撑起一个温馨的小家。
在妻子的支持下,虞为民一心投入工作,带的团队各项建设连年上台阶,他自己也先后被总参谋部评为全军 “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官兵们说,团长的军功章里有嫂子的一份贡献。
乐当知心嫂子 帮兵排忧解难
袁海燕每次到团机关,很受官兵们的欢迎。一次,虞为民“嫉妒”地说:“看来我这个团长还不如你。”大家听了开怀大笑。“战士喜欢和我交谈,我想是因为我没有长官的威严,把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样对待。”袁海燕这样说。
团机关公勤队士官小施,与妻子感情出现裂痕,家属赶到部队闹离婚。袁海燕知道后,心里非常着急,邀上单位同事一起做工作也没说动他俩。为此,袁海燕难过了很长时间。小施离婚后消沉起来,总觉得很没面子,加上自己年龄偏大,小孩又小,离婚后经济压力明显增大,因此很苦闷。袁海燕就常找他拉家常,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一年后,小施走出了失败婚姻的阴影,重新找到了爱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感慨地说,没有嫂子开导,我难有今天。
士官找对象难,是士官制度改革以来部队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袁海燕利用在街道工作的优势,热心牵线搭桥,促成美满姻缘。这些年来,她不知当了多少次“红娘”。
逢年过节,袁海燕总能接到许多退伍战士的问候电话。有时走在大街上,遇到战士喊她一声嫂子,总有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她对战士的关爱,也因此更多了几分。因为她懂得自己的丈夫从战士到军官,也得到过不少军嫂的关心和帮助,她只是在延续那份真情,用同样的真情回报。
搭建共建桥梁 密切军民关系
袁海燕既有一副热心肠,也是个勤快的好军嫂。她利用自己在街道工作的优势,主动担任军民共建联络员,为“双拥模范城”甘做铺路石。
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袁海燕总是特别忙。组织军地青年联谊,为单位联络慰问对象,问候自己熟悉的战士……多年来,在她的促成下,她所在的昌国街道与预备役高炮团成了关系非常融洽的共建对子。
2005年9月,市中心血站血库告急,袁海燕想到了丈夫所在的单位,电话打过去,30多名官兵赶来,捐献了10000毫升血。
近年来,虞海燕热心为军嫂就业牵线搭桥,先后帮助了陆海军部队5名长期在家待业的干部家属找到工作,被评为定海区促就业先进个人。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袁海燕说,作为一名军嫂,她忙碌着,也因而快乐着、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