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30日讯
“村里三天两头出事,不是这家被偷,就是那家被盗。游手好闲的小青年,一两句话谈不拢,在大街上就拔刀相见。”说起4年前村里的情形,村民陈光华啧啧了好几声,“没有哪个女孩愿意嫁到五兴村的,都说我们村是‘垃圾村’。”
如今,在边防民警努力下,一个崭新的“示范村”出现在记者面前。
4年前,22位年轻人来到塘下镇,在简陋的办公室门口,挂起了“温州场桥边防派出所”的牌子,担负着包括五兴村在内的11个行政村、1.8万名常住人口和两万余名外来人口的治安管理任务。
要保护一方平安,仅将犯罪一一铲除远远不够,更要帮助人们变得富足。民警们在五兴村的实践,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上任首日所长接了7起刑案
2004年的5月7日,是蔡方旭到场桥边防派出所上任的第一天。
那一天,他就深刻地体验了一把当地“民风”。
一天之内,派出所接二连三接到报警,有人被捅,有人被伤,一连7起,都是刑事案件。
五兴村是10年前为支援省重点工程——珊溪水库建设而整体搬迁的移民村。这里常住人口只有600多人,而外来人口竟高达2000人之多。
没有田地,村民收入主要来源,就是出租违章建筑。
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的五兴村,竟有违章工棚1000多间,不少道路被挤占得只剩50多厘米宽。
这些工棚大都租给抛光、翻砂等高污染行业,村里上空整天笼罩着一片灰色烟雾,夹杂着刺鼻的金属味。一到雨天,下水管道堵塞,街面脏水横流,垃圾漂浮。很多村民洗衣服要赶到五六里外。
“那时候外村来相亲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说五兴村是个垃圾村。”五兴村妇女主任回忆说。
这一切,蔡方旭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明白,很多问题不能盲目简单化处理。以五兴村为例,民警们必须调查民情民意,深入了解其经济结构,关键在于治本。
说服村干部带头拆违章建筑
民警在五兴村摸底后发现,这些出租给高污染行业的违章建筑,表面上是村民的“生财之道”,其实正是阻碍村子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源头。
然而铲除千余间违章工棚,也等于切断了村民目前的经济来源。村民能答应吗?
于是,民警找镇上和村里的干部协商。
一次次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终于有一天,村长陆日高带头拆了自家的5间违章房,这让村民们大为吃惊。
接着,村支书家的3间违章房也倒下了。
不到一个月,村两委成员的42间违章房全部拆除。
“派出所真有能耐啊。”村干部家的违章房一倒,村民的心理防线被大大削弱。
接下来,民警挨家挨户去村民家“做客”。
想想这些年村里垃圾遍地、脏水横流的日子,村民想通了:总不能为了一年几千元的租金,把子孙们的未来给毁了。
一些钉子户也逐渐放弃念头。半年内,全村共拆迁违章工棚900多间,迁移高污染作坊78个。
因民警情绪疏导及时,拆违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冲突。
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
去年初,针对五兴村闲置土地、劳动力较多的实际情况,派出所领导向村干部提议,在拆掉违章建筑的地方,盖上标准厂房。今后村里就出租标准厂房,办厂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在民警、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有两家汽配厂和一家洗浴器材厂决定到村里投资。4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一个小型的工业厂区初具规模。村里每年靠出租标准厂房,就能创收50余万元,每户可分红3000余元。村民感慨说:“卖鸡蛋不卖母鸡,还是民警的主意高。”
现在,五兴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以前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近6000元,村里成了外地客商投资建厂的“香饽饽”。
经济发展了,人心安定了,社会治安事件也大大减少,村民之间的气氛更和谐融洽了。去年,温州市、瑞安市分别授予五兴村“平安示范村”、“村庄整治合格村”等称号。
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场桥边防派出所大力推进爱民固边战略,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关心关注民生问题,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公安(边防)派出所、荣立集体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