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南湖区两家电镀企业到当地排污权交易中心办理了0.4吨COD交易的备案手续,这是嘉兴实施排污权交易后受理的首笔企业与企业之间自发性的交易。这意味着我市的排污权交易已由原先的政府与企业间买卖逐步扩展到企业之间,预示着我市排污权交易市场正在悄然形成。
去年,嘉兴在全国首推排污权交易。今年初,南湖区在全市率先提出所有企业的初始排污权必须通过出资购买获取。有所不同的是,老企业在核定范围内购买排污权的价格可以打6折,超出范围则与新企业同等待遇。南湖区环保部门严格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核定企业初始排污权。
南湖区环保局局长陈凯对此这样解释:“以前,我们对企业排污的考核主要看浓度,企业只要排污浓度达标,排得再多也没人管。这种忽视排污总量控制的做法,造成了排污不超标但排污总量却不断飙升、环境压力日趋加大的状况。现在,我们先核定总量,再通过倒逼机制来发放排污权指标,促使企业不仅做到排污浓度达标,还想方设法减少排污总量。”
据了解,为了让排污权交易有效推行,南湖区环保局对全区排污总量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在掌握目前全区排污总量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减排政策中逐年递减的要求,核定可交易的排污权总量。
南湖区排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王斌说,这一做法已使企业认识到:今后排污权交易指标,政府部门不再会无限量供给。即便是拿钱交易,也要考虑“占补平衡”,要看别人腾出了多少指标。今后的排污权指标就像眼下的用地指标,排污总量好比农保地的“红线”,不能轻易碰触。可上市的排污权,必须是通过企业减排调剂后的富余指标。
通过总量控制、推行初始排污权交易,南湖区企业树立了环境有偿化的意识。“谁占用了环境,谁就得付出代价。今后,即便你想花高价买,也未必有多余的指标。”区环保局负责人说,这套总量监管的措施,逼出了产业提升,逼出了精打细算,使企业纷纷自发减排。比如,以大华纸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十多家造纸企业已基本实现了中水回用。
南湖区的企业还纷纷抱团治污,有的是以区域为单位上马减排设施,从而降低治污成本,最大限度挤出减排指标。区环保局负责人勾画了南湖区的减排蓝图:企业购买排污权——政府用这笔钱减排——减下来的指标用来拍卖——拍卖所得再用于减排……如此循环往复,减排能力不断提升,排污总量不断减少,最终实现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