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市区邓先生来电反映,市区建银桥西侧空地上聚集了很多老年流浪人员,他们在那里搭建了帐篷,还砍了空地上的树木。“虽然这些老人很安分,但对市容环境还是有影响的,尤其是一路之隔的东边就是月河历史街区,外来游客很多,真的有碍观瞻。”为此,记者实地走访了建银桥西侧的流浪族帐篷区。
8月1日下午5点,记者来到建银桥西侧,穿过清风阁小区,在小区围墙南面和原中基路西段之间,有一块老街区拆迁后留下的长60米左右、宽30多米的空地。记者看到,这是一片杂草丛生,乱石堆砌的废墟,中间夹杂着高低不一的树木,空地靠西侧有一堵破旧的围墙,墙边倚着一排高1米多、长20多米的帐篷。这些帐篷由竹竿支撑,也夹杂着一些树枝,上面罩着塑料薄膜,还有一条条旧草席,在这里栖息的老人有30多位。
临近6点,居住在帐篷里的人们在乱石搭建的炉火上做起了晚饭。一卷筒面、几片捡来的白菜,这些老人吃得津津有味。一位老太还从口袋里摸出当天捡来的两块肥皂,炫耀起自己的收获来。
据了解,这些老人大多来自安徽,他们或因家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或因家中孩子还小,为了给家里增添收入,这些花甲老人结伴来到嘉兴。
“晚上帐篷里漆黑一片,我们只能摸黑。这些天,帐篷潮湿蚊子又多,有时我们就索性住在前面桥洞下面,那里还有点风。”“我们白天出去讨饭,捡捡路上的饮料瓶。一天多的话也能挣十几元,比老家好多了呢!”老人们显得十分满足,他们告诉记者,很想找份工作赚点钱,可是年龄太大了。
这些老人住在这里,对周围居民生活和环境有没有影响?家住月河社区的钱大爷告诉记者,这些安徽人来这里有两三年了,他们虽然生活艰苦,却很朴实。“有时候我晚上散步过去和他们聊几句,他们会很热情地拿出那种1.80元一盒的‘恒大牌’香烟给我抽。”钱大爷尴尬地笑着说。居住在中基路老屋内的另一男子也坦陈:“居住在这里的都是老人,对治安影响不大,只是我们院子里的水龙头经常被他们‘借用’,类似的小问题还是不少的。”
记者注意到,围墙边有一个旧公用厕所和垃圾桶,因此,这些老人的卫生状况是不错的,只是这些待人友好、节俭有度的老人,他们的“原始简陋”生活和栖居方式对市容还是带来了影响。
月河居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居委会曾向城建等部门反映过此事,也曾出面把这些流浪人员遣走,但没过几天他们又回来了。
“现在这块地的拆迁工作很快就要结束了,接下去就要在这里建造新的项目,到时他们一定得离开。但是即使这样,这类外来人员总能在市区某个角落找到栖息地,根本性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这位负责人无奈地说。
流浪者“野外栖居”的问题,已成为眼下我们这座城市的一个难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在这座城市里更好地“栖居”。如果你有好的建议和想法,请致电党报热线82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