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4日讯
昨天,省质监局发布了上半年全省质量报告,在被检查的16411家企业生产的16568批次产品中,批次合格率为89.9%,同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
杭金湖产品质量提升
从行业质量指数变动情况看,八大行业的质量指数表现为“四升二降二平稳”。其中,食品、纺织、轻工和建材行业的质量指数同比均有上升;冶金和机械行业的质量指数有所下降;化工和电子行业的质量指数同比持平。
上半年,我省加大了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力度,取得一定成效。省质监局共监督检查了147种涉及人身健康及财产安全的产品,与去年同期相比,质量上升的有69种,质量下降的有47种,连续两年合格率均为100%的有31种;共抽查了4547批次食品,批次合格率为90.4%,质量指数为98.5,均创历史新高。其中腌薰肉制品、熟肉、米、速冻面、蛋制品等39类产品全部合格。
质量同比提升较大的有金华市、杭州市和湖州市,质量指数分别为98.1、95.4、94.8,同比分别提高了3.7、2.4和2.3。同比下降较明显的是宁波市,质量指数为95.4,同比下降了4.6,主要受部分轻工产品(儿童服装)和机械产品(摩托车发动机)质量下降的影响。
湖州市吴兴区的儿童服装、乐清市的小型断路器、龙湾区的插头插座等区域产品经过专项整治后,上半年区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同比有所提高,但出现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的苗头依然存在。
多项措施保持产品质量稳定
近3年来,我省工业产品监督检查的批次合格率和质量指数一直处于高位运行。但由于存在诸多因素,保持产品质量稳定仍存在较大压力,主要原因是产品层次低与企业质量失信。
针对现有问题,我省将完善技改政策,突出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技改政策导向,对技改实现采标的项目与一般的技改项目相区别,给予额外的政策激励;同时针对我省低压电器、小家电、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多的现状,建议出台帮扶中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市场准入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改变生产方式。
具体来说,一是调整和完善品牌培育和评价政策,大力扶持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争创名牌;二是要引导企业通过标准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是要支持企业发挥品牌效应进一步做大做强;四是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着力提高产品的标准水平。
上半年,全省共批准发布48项省地方标准,涉及农业29项,节能降耗7项,公共安全领域2项。截至6月底,累计发布地方标准775项,其中强制性标准230项。
上半年,我省共参与了187项国家标准的制定、3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受理了我省企业提交的2项国际标准提案;新增国际标准化注册专家6人,目前我省国际标准化注册专家总数达到12人,占全国总量的5%左右,使我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省质检局要求各地注重研究市场机制对产品质量的约束,并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以企业信用平台为依托,加强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记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