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
马云
冯仑
与以往高谈阔论、豪言壮语的企业峰会不同,今年的ABAC,少了几分对未来的踌躇满志,却藏着感受寒冬的深深忧虑。
连续两天,没有人抗拒“冬天”一词的到来,却都希望触摸到揭秘未来的水晶球:我该拿什么对抗冰雪?
与峰会首日三五大腕高谈精神层面影响、鼓舞众人士气不同,昨日的对话安排,主办方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全场探讨实际应对策略。
高潮在午饭前的一场“中小企业与创业创新精神”对话中频繁掀起。话题空间几度拉伸,最终锁定在对话者史玉柱、马云、冯仑三人的失败史上。
前天下午,李连杰这样定义“失败”:是件好事,至少能让后人少走弯路,是本教科书。
所以在全场3000多位与会者眼里,台上的三个人俨然成了三本活教科书。
二三百人的规模企业灾难近在眼前
一个轻松的开场。
在三人谦虚地把第一话语权推来让去之后,冯仑接过话筒:“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我感觉到还不是有很大的压力,市场经济的改革让我们明白,第一不能睡在摇篮里,第二不能生活在洞房里,第三不能行走在蜜月中。”
史玉柱的开场白同样表露乐观态度:非常看好长期形势,但眼前压力逐渐增加,所以准备过冬更好。
按照此次对话主持人、《赢在中国》制片人王利芬对马云的评价——说话非常带有总结性,于是,带有总结性的马云最后一个发言:“从长远来看,我同意史玉柱的观点。”
然而,光靠乐观预见并不能一劳永逸,马云话锋一转,把数据摆上台面。
阿里巴巴收集的资料显示,广东的制造业、外贸业今年已经出现问题,倒下去的甚至还是一批一千人左右的企业。马云坦言,对于那些二三百人的企业而言,灾难近在眼前。
话题逐渐回归严肃。王利芬省却三位巨人对话步骤,直接把提问权交给与会者。
过道上立刻排起三条长龙,许多中小企业当家人,无论平时是否在公司独当一面,眼下却成为谦虚一员,渴望发问机会。
三个成功的“失败者”现身说法
原本被定义为“创新精神”的主题探讨,内涵一度被拉伸,渴求过冬的提问者把各方面的疑惑源源不断地引入其中。
很少有这样一个场合,能同时聆听三位商业巨头讲述自己曾经遭遇的困境,并吐露如何从最底层二次崛起的秘诀,昨天的ABAC,却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当冯仑开始现身说法,台下一片静谧。
1993年,海口遭遇泡沫经济,18000家房地产公司面临巨大挑战,冯仑正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应对方法有三种:就近栽倒,“切债”;出走、转型;收缩战线,减少多余动作。
面对这道单选题,冯仑挑了最后一种。事实证明,以成功收场。
“繁荣的时候,很希望多元化发展,但情况不好时,应该只做一行,只盯一两个项目,理性安排。”
面对准备过冬的中小企业家,冯仑提出第一个有效策略。
然而,真正操作却远非想象那么简单。
事隔十多年,冯仑依然记得自己选择“收缩”时所遭遇的窘迫——“原来有10多个城市,到哪都不用带钱,谁都管你叫大哥,开着跑车在门口等着你,突然一下把那些都收缩完了,到哪个城市都得自己打车,所有叫你大哥的人都走了,你恨不得叫他大哥了。”
全场爆笑中,冯仑给在座男人提出谆谆告诫:波动时,承认失败是男人对自己的勇敢,男人常把自己的勇敢定义为拿刀砍别人,但是今天,你需要拿刀砍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积蓄能量,下一波时,你才有机会。
冯仑的开头引起共鸣,马云、史玉柱顺势而上,峰会主题逐渐演变为“个人案例大会”。
马云回忆,2001-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他带着阿里巴巴的员工一起反思,有钱时什么领域都想尝试,但是面临冬天时,究竟该怎么做?
马云自问自答——“假设明天公司就要死了,问问自己最后能做的三件事是什么?想好了,就把三件以后的事全扔进垃圾桶。”
史玉柱的失败史,并非自己主动提及,却逃不过众人的好奇心。尽管三人各自经历不同,但遭遇失败时寻找出路的方向,实则大同小异。
关键词同样定格为“专注”。
史玉柱坦言,那时自己是彻底垮掉了,他的解决方法是:选一个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最熟悉最有把握的产品,与团队全力以赴,把企业做好。
颇具话题性的脑白金广告,正是史玉柱当年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在冬天来的时候,一定要选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项目去做,切忌不要跨行业,不要没有中心。”
创新是过冬的一剂良方
尽管发问者的关注点常与“未来创新”差之千里,但只要话题一与创新擦边,马云依然会把注意力努力带回。在他看来,创新是帮助企业过冬的一剂良方。
一位从事眼镜行业的年轻创业者希望获得与马云面谈的机会,并在会场发出感慨:“我也很想实现企业求变,但这是个传统行业,我们想变也变不了。”
马云放下矿泉水瓶,左手举过额头,微笑着完成致意动作。对于面谈,马云欣然应允,却也对年轻人提出忠告:“讲到变化的事情,我有一个建议,变化很难,但如果你真想变,就一定能变,你心里不想变,就会找各种借口,让自己发现很难变。”
创新赋予生命力。
马云说,有人困惑,如今原材料上涨,成本上升,竞争对手不提价,我也不敢提,那就一起亏本,大家都等着熬着,就亏得越多,到底该怎么处理?这时不妨问问自己,别人不涨价,我敢不敢涨?
“假如你永远只跟人家拼价位,而不是技术的提升,产品的创新,那你今天不死明天也得死。”
冬天并非一无是处,创新也涉及方方面面。当忙于应付扩张时,没有时间思考团队建设、文化创新和商业模式调整,临近冬天缩减多余动作时,可以尝试从这方面努力寻找新意。
原定一小时的对话时间一延再延。
对于身临寒冬困惑不断的中小企业家而言,台上的三人意义特殊。无论是经历海南经济泡沫无奈往自己身上“砍刀”的冯仑,还是遭遇互联网寒冬时“跪倒”在地的马云,抑或是企业沦陷时甚至无处留宿的史玉柱,他们都曾经历过寒冬,却又都艰难熬过。
聚光灯的映照下,智慧因子闪闪发光。
直至中午12点半,王利芬口中缓缓吐出雪莱名言作为结语:“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