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企业的引入是全镇产业结构升级的开始。”本月初,两家来自杭州的机械、轴承生产企业正式签订协议入驻乌镇,副镇长黄伟明告诉记者,今后该镇将形成以四家杭迁企业为龙头的全新机械制造产业链,成为继服装、纺织、印染等传统行业后全镇工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了解到,通过不断“腾笼”,我市正引来一只只杭迁“金凤”。
“去年这里还是砖瓦厂和丝织厂。”据乌镇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陆晓荣介绍,为了引入杭州企业,当地政府根据桐乡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要求,拆迁了有20年历史的原乌镇砖瓦厂和占地近50亩的老通宝丝厂,腾出150亩土地用于鼓励引进类工业项目的招商选资。截至目前,已有四家来自杭州的机械制造企业签订协议或有意迁入,不仅淘汰了“两高一资”的落后产能,还实现了全镇机械制造业的从无到有。
“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行业为主。”黄伟明表示,虽然近年来比重有所下降,但乌镇72家规模以上企业仍以纺织、印染、水泥、建材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其中仅服装企业就有28家。由于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今年1至6月,全镇主要行业普遍出现效益下滑。这也进一步促使当地政府加大了“向外看”的力度,充分利用杭迁企业外迁的有利时机,引进技术含量高、投入大、产出大的项目,调整全镇的产业结构。
杭州萧山国庆机械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500万元,预计年产各类轴承滚珠价值2000多万元;杭州萧山伟国型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约8000万元,投产后每年可生产价值约7000万元的轴承滚珠前道产品;而专业生产轴承、五金件的杭州萧山华炯实业有限公司如能顺利入驻,则不仅能与前两家杭迁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能吸引杭州萧山福达管件制造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机械制造企业前来投资。
“所有企业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陆晓荣告诉记者,上述企业迁出前已在当地颇具规模,在全国同类企业中也具有比较优势,拥有广泛客户群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完全有能力在乌镇发展壮大。此外,由于产品附加值高,过去服装企业1000多名工人的年产值在新兴的机械制造业只要200名员工就可实现,加速了全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海宁连杭经济区利用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余杭区接壤的优势,通过产业对接形成了以机电装备制造、食品包装、纺织服装等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全区去年实现生产总值20亿元、利税9.3亿元;而利用杭州产业“退二进三”所带来的有竞争力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大型制造企业,桐乡市去年共引进生物医药、消防器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的杭资企业52家,注册资本6.5亿元……通过本地“腾笼”引来杭迁“金凤”,我市正与杭州相关产业建立起上下游产业链和配套联系,也推动着全市更深层次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