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5日讯 不管工作有多忙,浙江大学中文系的张教授都会上街买两份报纸,对他来说,通过报纸了解北京奥运会的信息是“最符合思维习惯”的方式。
而他20岁的女儿小宇,在电脑里安装了Google订阅器,以保证奥运新闻一条不落。她希望通过这次奥运会,让父亲渐渐尝试网络阅读。
中国国民的阅读习惯,也许正在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悄悄发生着改变。
7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报纸为阅读率最高的文字媒体,图书阅读率止住连续下滑趋势,新媒体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对于网络阅读的普及,各大媒体的总结是:“国民阅读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
传统阅读方式的全新复苏和网络阅读的异军突起,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看来,将“意味着我国文化消费有可能面临历史性突破,文化产业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机”。
图书阅读率近十年首次上升 网络阅读率上升最快
周立伟发现,今年暑假,新华书店与奥运主题有关的图书特别畅销。他感觉,借着奥运这股“东风”,低迷多年的图书市场可能会迎来再次繁荣。
作为浙江新华书店集团总经理,周立伟对图书市场的直觉与国家最新的调查数据相吻合。
7月24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比2005年的上一次调查结果微升0.1%,这也是自1999年此项调查开展以来图书阅读率首次上升。
此外,调查还对各种文字媒体的阅读率进行了排名:
报纸是阅读率最高的文字媒体,以73.8%的阅读率位于首位;杂志阅读率为58.4%,排第二;图书阅读率为48.8%,排第三位;互联网阅读率为44.9%。
为此次阅读率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报纸的阅读率。据了解,目前国民人均月阅读报纸约7.4份,通过购买获得报纸的比例为76%,报纸自费购买市场已经形成。
而在与世界各国的比较中,中国的报纸发行量同样不容小觑。今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开的世界报业大会上,美联社援引世界报业协会6月2日发表报告中的统计数字显示,受亚洲和南美洲需求推动,2007年,全球付费报纸发行量上升了2.6%,其中印度和中国的发行量增长最多,其良好的发行业绩与西方日益减少的报刊读者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一大堆国学文化的图书也受到了国人的热捧。于丹掀起的“论语热”,今年出版的《于丹〈论语〉感悟》,以首印120万册的数量,创造了国内单本书首印量的最高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阅读率调查中,数字化、网络化阅读趋势同样势不可挡,国民呈现出年轻化、高知化趋势,代表着阅读的新方向与前景。
各大媒体对这些现象的总结是:“国民阅读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
对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的评价是,国民阅读方式这种改变,将“意味着我国文化消费有可能面临历史性突破,文化产业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机”。
据了解,从本届开始,国民阅读调查将由原来的每两年一次改为每年一次,国家对国民阅读的重视还将继续加强。
正如苏叔阳所说,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哲学思维的国家,“阅读的深刻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世界第一的网民数量 网络阅读在中国异军突起
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此次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率继续大幅攀升,达到44.9%,比2005年提高了17.1%,成为第四大阅读媒体,而且还将处于迅速成长期。
国民的阅读方式,正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发生巨大的变革。
2006年2月20日,《浙江日报》推出了我国首张数字报纸。从正式推出至今,《浙江日报》网络版的点击率一路上升。目前,《浙江日报》数字报的点击率已经占浙江在线网站的25%,比2006年增加了6倍多。
2006年元旦,《诸暨日报》的收费数字报纸开始上线,当年订阅量就接近3000份。随后,《绍兴县报》、《乐清日报》的收费数字报纸也在当年相继亮相。2007年4月8日,温州报业集团《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的收费数字报纸在温州上线。4张数字报全年的综合订价是380元,相当于纸质报纸的一半,去年的订阅量达到三万份。
不只在中国,世界各国的报刊编辑都开始意识到来自互联网的威胁。一项由佐格比国际民意调查所和路透社针对全球704家报纸编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4%的人认为,大多数读者在10年后都会在网上看新闻,高于去年的41%。
美联社的研究人员甚至在2007年,针对美国、英国和印度6个大城市18岁至34岁的男女进行调查,帮助美联社设计出一种满足年轻人需求的新闻发布模式。这种模式即所谓的“三步归档法”,首先是对突发事件进行标题快讯形式的报道,然后以适合网络和广播电台的简短新闻形式进行实时更新,最后加入细节,按各种媒体的需要汇总成最适合他们的新闻。而这种形式的最佳载体,正是网络。
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等,也在分流书店的原有读者和消费群体。今年7月,在中国经营了13年之久的全球出版业巨头贝塔斯曼,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和贝塔斯曼一样,中国的图书市场还将继续面对电子阅读带来的出版下滑问题。
虽然在一些国家,比如日本和英国,因为版权问题,网民不能从网络上免费下载书籍,减轻了网络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将网络的优势引入到传统图书行业,提升阅读的品质,降低图书成本,将是图书业的发展趋势。
今年2月14日新开张的美国鲍德斯新概念书店,将网络和书店进行了和谐。这是鲍德斯酝酿18个月后开办的第一家新概念书店,店内新设了面积为2700平方米的数字中心。
鲍德斯新概念书店的主要特色是:除了满足人们下载音乐和电子书的需要,与不同网站开展合作,使顾客的更多想法得以实现。比如读者在选购图书时,可以通过电脑查找旅行信息,甚至可以现场制订旅行计划或者打印烹饪书的部分内容。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鲍德斯新概念书店比一般店减少了20%左右的图书品种,销售额却一直在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