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宁波欧琳老总徐剑光的引荐,加上湖北老乡的渊源,使得我们有机会面对面专访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处处长王平久(抗震歌曲《生死不离》的词作者,北京火炬传递第53棒火炬手)。 随着《生死不离》以及《北京欢迎你》等歌曲的深入人心,王平久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也相当高,但初次见面,他身上丝毫看不出名人的派头。因为一直紧张地忙于奥运会各种文化活动的准备,
本报记者专访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处处长王平久
征歌体现奥林匹克精神
作为文化人,王平久注定与诗歌有着割舍不开的情缘。他说,当初创作《生死不离》,除了受到全国人民奋起抗震精神的感染外,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也给他创造了条件。而他在奥组委的主要工作也为他写歌作歌提供了便利。
自担任奥组委文化活动处处长职务后,他的第一个“大”任务就是负责奥运歌曲的征集评选。“几轮征歌,创作歌曲的人有专业的,也有非专业的,有国内的也有外籍友人。但不管是小学生,还是阎肃、刘欢、谭咏麟、周华健、刘德华等大腕,他们的创作激情深深地感染着我。”王平久说,征集奥运歌曲并没有特别的标准,也许有许多人创作的歌曲不符合音乐标准,但我们都鼓励,“奥运歌曲征集活动是一个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活动,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每个人都可以参与。”
《北京欢迎你》这样出炉
奥运征歌从2003年开始,经历了5年,共收到了数万首歌词歌曲作品。因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奥运的全心投入,这5年也是王平久艺术青春最焕发的时期。“歌曲不是放在曲谱上看的,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它们得以传唱,但怎样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呢,奥运歌曲评选出来以后,如何推广就成了我们的工作重点。”为此,王平久与同事们一起,并集合社会各界建议,以“边征集,边推广”的方式,花费大量精力制作了大量精美的MV包括如今脍炙人口的《北京欢迎你》。“《北京欢迎你》这首歌如今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但刚开始出来时,传播情况并不理想,后来我们为它量身定做MV,并在不同场合播放,效果出奇的好。这个经验也促使我们下定决心,为每首奥运歌曲制作MV”。
成为北京火炬传递第53棒火炬手
5年来,王平久一直在为奥运努力着,他不仅是奥运火炬传递口号、主题歌的策划者,也是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的设计者。8月7日,王平久还实现了他的一个心愿,成为一名奥运火炬手,成为北京火炬传递的第53人。一谈到火炬传递,王平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投身奥运5年了,更懂得中国人民实现奥运梦想的艰辛。于是在火炬传递主题口号的研讨会上,我用心灵的感悟激荡出‘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创作思路,当这句口号在传递路线现场响起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奥运梦想也在出征上路。如今成为了火炬手,回头看5年来的历程,实际上我就是在构筑自己的奥运梦想,5年来我都一直在圆自己的梦!”
双鹿电池特约商报记者 蒋继斌 杨继学 檀传才 林伟
讲述
宁波琉璃
进入“祥云小屋”
“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布置安排‘中国故事’展览。”王平久介绍,“中国故事”是从奥运会开始到结束贯穿始终的,关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中国之美的一个大型主题的文化展示活动,全国的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相应的展示区。他透露,从8月9日,一直到残奥会结束,“中国故事”都会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展示。
王平久大致介绍了“中国故事”展示区的一些情况:“在我们的展区里面的树林中间空地上建30个左右的小屋,小屋面积可能80到100平方米,每个屋里要进行装饰和展示。”他说,因为“祥云”是北京奥运会的吉祥标志,所以“祥云小屋”就成了展示地点的名称。这么多天的工作,让王平久对“祥云小屋”充满了感情:“每个省市自治区只有80到100平方米的地方,这样他们很难取舍的,在各个省市自治区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多,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这么小的地方,大家可能就是拿出一两项来展示,这些展示的东西肯定是最有代表性的、最有特色的。”他向大家推荐,8月9日开放后,绝对是值得一去。
他还告诉记者:“宁波人在‘祥云小屋’也有展示,是琉璃制品,它将现代工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人文的理念。”他说,展示的这些琉璃艺术品深受参观者喜爱,很多运动员或奥运会官员都会手捧这些琉璃艺术品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