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我的脸干吗?我脸上写着字吗?快点看着书本读啊……”昨天傍晚,9周岁的海盐女孩袁小逸脸色严肃地对桌子对面的一个小男孩这样说。她是当时在场的15名学生的小老师。
“3岁开始早教,6岁达到小学低年级水平,9岁小学毕业,13岁高中毕业,16岁大学毕业,19岁硕士毕业,21岁博士毕业……”2004年11月3日,晚报头版刊登了《博士父亲在家造“神童”》一文,报道了家住海盐的袁鸿林,揣着北京大学硕士和南开大学博士的学历证书,却专职在家培养女儿,立志提前七八年把女儿培养成博士。这随后在全国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杭州的媒体大篇幅地报道,连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也相继跟进。“现代私塾”行得通吗?袁鸿林这样的育儿方法可行吗?
9岁了 女儿小学毕业了吗?
按照袁鸿林的计划,女儿袁小逸在9岁时达到小学毕业生水平。今年的7月31日,袁小逸满9周岁了。从2004年以来的4年里,袁小逸的求学生涯快乐吗?是否达到了父亲的目标?这个暑假过后,她会“从众”去初中读书吗?
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询问袁小逸时,小姑娘非常响亮地回答记者:“当然非常快乐!一定要说烦恼的话,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袁小逸一天的时间安排基本是:早上7点30分开始看书,到9点30分时,和父母或小伙伴们一起下楼玩20分钟,回来后开始做数学习题或练习钢琴,中午吃过饭后睡一两个小时的午觉,然后起来看书。如果父亲给其他孩子讲的课她感兴趣,她就坐下来一起听,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全懂了,就自己到房间里看书。
看什么书?袁小逸拿出一张父亲给的半年书单:《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鲁迅全集》、《上下五千年》、《居里夫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因斯坦传》、《小狗钱钱》、《诗经》、《汉魏六朝小说选》、《诸葛亮全传》、《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英文《书虫》、《汤姆·索亚历险记》……有近20套。
除了看书、锻炼身体和弹琴之外,两年前她就在网上开了博客,今年6月份,她给自己订了未来5年的计划:一、写学术论文和札记,争取出版专集;二、写自传,相信这是世界上最小年纪写的一本有趣的自传;三、待自传定稿后,把它翻译成英语,与世界上的朋友交流。
目前她达到了什么水平?博士父亲告诉记者:英语和文史功底应该超过了初中生水平,今年6月号的《语文新圃》上,刊登了袁小逸关于《木兰诗》的读书札记,旁征博引了“秦时明月汉时关”等例子,以“互文”这个古典修辞手法论证了此前人们对《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误读。目前,袁小逸正在考证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真伪问题,并已经写下2000多字的读书笔记。
那么数学和科学呢?父亲说,目前女儿的数学已经学到八年级,也即初二的水平。而科学这门功课,他除了给女儿买了全套16本的《科学探索者》外,还让女儿去听一位中学老师的科学辅导课。不久前,这位老师给了女儿一份初中科学试卷,女儿考了87分。老师认为女儿在科学这门功课上也完全达到了初中水平。
小老师当得顺手 不想去学校“受累”
在袁鸿林家的客厅里,记者看到一大群年龄不一的孩子,最小的男孩浩浩才4岁,父母在广州,是寄养在袁鸿林这里的。当着记者的面,浩浩熟读了一遍《三字经》,然后跟着哥哥姐姐们读《新概念英语》,墙上一幅怡然自得甩着尾巴的水墨画《牛》也是出自这个4岁男孩之手。此外还有分别从成都、杭州、无锡等地寄养过来的孩子,“最多的时候有10多个。”这些孩子中,有的父母一边让袁鸿林在家教他们,一边还去当地学校申请了学籍;也有两个和袁小逸同龄的女生的父母表示要让孩子和袁小逸一样在家学习,希望提前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和文凭。
除了寄养的孩子外,还有一些是海盐县城和平湖等地的孩子慕名前来听课的,当中一名女生暑假后即将入读武原中学。袁鸿林开了英语、古文、写作、美术等课程,其中的英语和古文课程,一旦袁鸿林外出不能上课,就由女儿代替父亲执教。上周,父亲去舟山5天,5天的课就全部由女儿在母亲的协助下教完。一堂课每名学生收费20元,但是家长们来旁听后还是很支持孩子们来听课,孩子们对这个同龄的老师也表现得很服气。
“你觉得自己很不平凡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袁小逸的回答是:“我既不笨,也不聪明,我是个很平常的人啊!要说不平凡么,最多也就是当了几天老师而已!”针对父亲当初为女儿设计的“长大了当同声传译”的理想,女儿认为,这个职业没有创造性,“就两个人之间传传话,有什么意思?”对于另一个想法,即“世界信息情报研究者”,她认为还可以考虑,因为这样“有助于中国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