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本薄薄的《泗泾清客班乐谱》上,16支乐谱清晰工整地印在上面,照着这些乐谱演奏,一段段喜庆的曲调便缭绕在了大家的耳际。一些从来没有听过这种曲调的年轻人,不由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这些曲子已经消失半个世纪了,我们花了两年多时间才收集整理出来。”昨天上午,拿着新鲜出炉的《泗泾清客班乐谱》,平湖广陈镇文体站站长李宝铭对记者说。
婚庆音乐已有百年历史
据介绍,这些音乐曲调听起来活泼喜庆,与它们的用途有关,因为它们主要适用于乡村中的婚庆等喜庆场合。
李宝铭告诉记者,这些音乐的出现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时期,广陈镇泗泾村有一支由村民组成的乐队,名叫“豆腐厢院清客班”,在当地非常有名。这支乐队主要在农民婚庆喜事时演奏民间音乐,给东家增添喜庆的气氛。据了解,他们演奏的曲目以江南丝竹为主,吸收融合了本地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曲调悠扬动听,雅俗共赏,深受百姓欢迎。
“在演出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进行曲调上的再创造,所以这些曲目凝结着这些老艺人的无穷智慧。”李宝铭说。
遭禁演消失半个世纪
建国以后,泗泾村的这支乐队还有广阔的演出市场,周围有婚庆等喜事,都会请他们演奏一番。有时,这支乐队还到上海金山等地演奏。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乐队遭到了禁演。据乐队中唯一健在的成员、年已84岁的金阿余介绍,遭禁演后,他们不愿就此放弃,每到大家放松时,他们就会跑到竹园等地,继续进行练习,从而也使这些乐曲在私下得以保存。
但可惜的是,他们再也找不到传人了。随着乐队成员一个个离世,这些曲子几近消亡。
八旬老人回忆部分曲子
“作为基层文体部门的负责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些宝贵的民间资源保存下来。”生于泗泾、长于泗泾的李宝铭说。
两年多前,李宝铭专程到金阿余家拜访,发现金阿余思维还算活跃,于是觉得正是让这些曲谱“复活”的好机会。由于自己不是很懂音乐,他马上又请平湖市音协的马宏军老师协助,记录老人口述的曲子。
可老人毕竟年事已高,而且这些曲子已经那么久不用了,有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需要回忆好几天才能想起来。有时回忆起来的东西也不一定准确,好在马宏军是这方面的行家,很多都能及时得到纠正。
断断续续地回忆,断断续续地记录,两年多后,首期16支曲子终于编成册子,时隔半个世纪后再次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有了这些曲子作基础,在广陈镇政府的支持下,一支仿清客班的新乐队也成立了,失传了半个世纪的民间音乐终于又在农村响起。
李宝铭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会继续收集另外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