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5日讯
杭州剧院举办30周年院庆,通过本报,向浙江人征集30年来民间的观剧记忆。昨天,有位名叫俞成夫的72岁老人拿出了1000多张杭州剧院的老照片,用影像讲述了一部杭州剧院成长史,杭州观剧生活变迁史。
昨天下午3点,走进俞成夫家,不大的空间里,触目可及都是白色的整理箱,堆在两个房间里,箱子里都是老照片。20多个整理箱靠墙叠在一起,老人伸手进去,熟门熟路地拿出一个袋子,里面就是他整理出来的1000多张与杭州剧院相关的老照片。那一刻,无数杭州人记忆深处的演出,一一浮现在眼前,仿佛一部民间观剧史册缓缓展开。
1972年周总理批示同意建造杭州剧院,俞成夫成为最早一批进入杭州剧院工作的人,职务是主任舞台技师,负责杭州剧院的各项设备。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芭蕾舞团到杭州剧院演出《天鹅湖》、《胡桃夹子》。当时剧团的人还没有看到过这样先进的设备,不知道如何操作,俞成夫一点一点跟他们学,听他们连声称赞“OK”,俞成夫感到非常自豪。当然,那时候的人,也更容易沉浸在古典芭蕾的优雅与梦幻之中。
那时,人似乎总有股精益求精原则至上的“傻”劲儿。为了演出正常进行,俞成夫在演出前要对每个设备进行检查,常常爬到悬空架子上,看螺丝是否都拧紧了,从早上9点干到凌晨2点多。甚至为了禁止在剧场抽烟,他还和当时名声如日中天的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吵了起来。
俞成夫除了负责杭州剧院所有设备,其余时间都花在了摄影上,拍舞台上那些美好瞬间。有次去拍《雷雨》演出,剧中有四凤受刺激跳起来的动作,当时很多摄影师都没有反应过来,只有俞成夫抓住这一瞬间,按下快门。每每看到自己拍的照片洗出来,俞成夫都会感到非常欣慰,“这个比吃营养品还好。”
实际上,上班时候,俞成夫收入不高,一台双镜头海鸥相机也买不起。忍不住想拍照片他就向朋友去借,但又不能借很长时间,东家借几天,西家借几天,居然攒下来这几大箱子。自己的收入也基本用来冲洗照片了,“幸亏老伴好,她很支持我,当年家里的开销都是花老伴的。”
现在,俞成夫退休有13年了,退休以后,他经常去横店拍照片, “现在的照相设备,比我当年好多了。我好几个学生在横店拍,我的相机根本不能和他们比。”但俞成夫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学艺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