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毛信意)昨日上午,一位中年女士来到商报,向记者询问:“能不能再帮助我联系合适的资助对象?”原来,她是家住江东划船社区的蔡志英,这是她连续4年到商报送助学款。
2005年,商报和市民营企业协会共同发起“民企阳光”助学行动。当时,江东一位学生父母患癌症,上大学有困难。宁波中学一位优秀学生,考上宁大科技学院,相依为命的妈妈无力承担孩子的学费。那时,蔡志英的儿子也在上大学,家里经济也不宽裕,但她与丈夫从生活费里省下1000元,通过商报捐给这两位同学每人500元。
2006年8月、2007年8月,“民企阳光”助学行动再次推出时,蔡志英都不忘送来1000元助学款。她的这两次捐款,通过记者的牵线搭桥,帮助了一位考上大学的孤儿。
昨日,蔡志英第四次来商报送助学款,这次她送来的也是1000元钱。记者与市扶贫办联系后,帮助她选了3位四川汶川灾区的学生,其中2位是小学生,一位是初中生。
因80多岁的母亲身体不好,蔡志英这几年一直在家照顾母亲,没有经济收入。儿子今年6月大学毕业后刚刚参加工作,丈夫打工收入也不高,但一家人都有一颗慈爱之心。今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蔡志英的丈夫立即到社区捐了1000元,随后,她的儿子也捐了几百元。
“今后,每年8月我还会送来助学款,请你们帮助寻找合适的助学对象。如果以后我家的经济条件改善了,我一定会多捐一些。”朴实的话让商报所有在场的记者为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