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任山葳
眼下,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刷卡一族,他们鼓鼓的钱包里除了各种银行卡之外,还有公交卡、医保卡、就诊卡……这样的现象不久之后被打破。记者昨日从市民卡管理办法立法恳谈会上了解到,全国第一张带有金融应用功能的市民卡将在宁波问世。
宁波的市民卡何时面世?可以用在哪些领域?它和其他城市的市民卡一样吗?符合什么条件才能申领?它安全吗?这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正是与会代表们最关心的。据悉,奥运会结束后将进入系统调试阶段,只要有一家银行调试成功,第一张市民卡就会发行。
能用银行卡的地方就能用市民卡
可支付千元以下费用
目前,宁波每天活跃着577万张银行卡、200多万张医保卡、140多万张公交卡……市民卡的最大用处就是将这些卡的多数功能进行整合,不久以后,市民出门可只带一张卡。
整合之后的市民卡记录了个人的基本信息,拿着市民卡,到政府部门办事、到医院看病,一刷卡就可显示个人信息,免去一次次登记填表的烦琐。
此外,市民卡还具有“电子钱包”等支付功能,可用于支付1000元以下的费用。除了可以对交通、教育、水电气、通讯、电视等消费进行支付外,持卡者还能直接用市民卡到超市、商场消费,也可以直接到ATM上取现。换句话说,只要能用银行卡的地方就能用市民卡。
宁波是央行批准的唯一试点城市
市民卡具有金融功能
宁波市民卡的工程技术标准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标准PBOC2.0体系和非接触非对称密钥体系进行系统建设、卡片设计和终端改造。所有的芯片都是重新开发的,这是全球最尖端的技术,与杭州、上海等城市的市民卡所采用的行业标准有本质区别。
宁波市民卡服务中心负责人袁建国不无自豪地介绍,其他大城市所用的卡只是普通的智能卡,没有金融功能,而宁波有,这就是宁波先进的地方。目前,一卡全国通用是必然趋势。宁波市民卡符合国家相关部委即将出台的全国互联标准,可以一步到位;而杭州、上海如果要采用新标准,则需要把以前的系统全部推翻重新再来。
市民卡具有金融功能,宁波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唯一试点城市,只有宁波成功后,其他城市才会推广使用。如今,嘉兴、舟山等市已经来和宁波谈合作,不久之后宁波的市民卡也能在周边城市使用,并慢慢走向全国,将来在国外使用相同标准的地区也会“畅通无阻”。
市民卡分A卡和B卡,功能有区别
新老宁波人都可申领
在昨天的会议上,申领市民卡的门槛得到了很多与会代表的关注。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宁波的市民卡从酝酿初期开始,就明确新老宁波人均可享受市民卡带来的便利。
经过相关部门的反复权衡斟酌,市民卡计划分A卡和B卡两种。A卡的申请对象是具有宁波市户籍的人员和在宁波市取得6个月以上暂住证的外来人员;B卡的申请对象则为在宁波市的所有人员。
两种在功能上有区别,A卡具有医保、社保等政府服务功能和金融支付功能(电子钱包、银行借记)功能,采取实名制,申请时按医保卡、社保卡的相关规定执行,工本费由政府部门承担。B卡只具有金融支付(电子钱包、银行借记、贷记)功能,而不具有政府服务功能,但是它有一些A卡所没有的个性功能,比如可以当作学校食堂的饭卡,其中只有电子钱包功能的可不计实名。
相关部门将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
持卡者信息不会泄露
“市民卡里会记录市民的这么多信息,应用范围又广,万一被人恶意利用,或者由于技术手段,信息被泄露,那怎么办呢?”昨天,市民卡安全问题也是代表们讨论的焦点。
市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肯定地表示,市民卡的发放是政府行为,相关部门将采取技术和管理双保险的手段,确保市民的信息安全。
另据了解,一系列关于内控安全机制的细则很快就会出台,用来防止持卡者信息被恶意泄露。
此外,市民卡中采用了非对称密钥体系,简单地来说,这一系统每次产生的密码都是随机的,很难破译,安全性应该可以保证。
目前宁波已经具备了发卡的条件
咪表等终端需要改造
第一张市民卡何时面世?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市民卡一期建设平台已经完成,市民卡门户网站也已开通,卡商入围和机具厂商入围的工作已完成,目前宁波已经具备了发卡的条件。
然而市民卡发放还需要许多外因,其中最重要的是银行、商家和许多其他行业的终端改造,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这两年,我市公交车、出租车上POS机的改造已经陆续完成,完全适合市民卡使用,而现行的公交卡以后也可以继续使用;商场终端、咪表的改造则需要重头做起,目前还没有全面开始实施。各家银行的后台管理系统正在经过总行改造,奥运会结束后进入调试阶段。袁建国表示,只要有一家银行调试成功,第一张市民卡就会发行。
记者 樊卓婧
■新闻观察
市民卡何时刷遍长三角
一张交通卡,走遍长三角都能“潇洒一刷”,长三角城市的市民今后就能感受到这样的同城待遇。今年3月上旬,上海试点在109路公交车上对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市民卡”通用,并计划逐步向上海其他公交线路推广。
随着区域城际轨道、高速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综合交通方式以及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和全面接轨,长三角市民对实现城际“一卡通”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根据长三角相关规划,在未来3年到5年时间内,区域内的交通卡将全面实现“相互兼容”。不过,由于刷卡系统技术标准的不统一,长三角的“一卡通”推进仍显步履蹒跚。
长三角“一卡通”的动作起步于5年多前。早日实现长三角“一卡通”,各城市呼声都很高,各地政府部门也建立了定期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具体协调推进实施区域一卡互通工作。那么,长三角“一卡通”究竟卡在哪里了呢?
业内人士分析,长三角区域各城市交通卡的“互联互通”,之所以一直局限在小范围的几个城市之间,一大原因是目前长三角各城市正在使用的交通卡系统有四五套,刷卡系统技术标准各自不同。如上海与无锡用的都是传统的IC卡系统,而南京、苏州、马鞍山用的是较为先进的系统,杭州采用的是IC卡系统,但又不同于上海、无锡的IC卡系统。
上海目前研发的这套“交通卡互通系统”,期望取代其他城市各自的交通卡系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采用上海的技术标准,那么其他城市如此庞大的更换费用,该由谁来埋单?
技术标准的博弈后面,是利益因素。常州市发改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邵宏介绍,目前长三角各城市之间交通卡刷卡系统分IC卡、CPU卡两种技术标准,每个城市使用的刷卡系统技术标准不同,相互之间又不兼容,如果要实现互通,则意味着原有投入的近千万元公交IC卡刷卡系统将全部作废,而更换一套新系统又将耗费数千万元。
《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提出,“一卡通”仍是长三角信息化合作的“重头戏”。规划要求实现涉及区域社会事业重大应用系统标准兼容、结算便利、互通共享,而长三角16个主要城市中的14个拥有各自交通卡系统,规划将推进长三角城市间交通卡联网通用,形成同城效应。
相关专家认为,长三角交通卡互通工程下一步要强化政府的协调,制定长三角交通卡互通的总体规划,细化相关标准,形成可行的运营模式,对于各地原有的读卡设备采用自然更新的方式平稳过渡。
硬件完善后,最重要的仍是市民的刷卡热情。以杭州为例,目前杭州已经有180万市民卡发放,假如其中30%~50%的市民开通公交业务的话,这批市民的刷卡习惯就能搅动整个消费习惯,使这批刷卡机真正用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使用循环。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保险成功出租超市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