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
方法一:按成绩分班教学
“现在高三文科有一个一类班,两个二类班,一个三类班,另外理科也分了6个班。”小斌是萧山某中学的高三学生,前几天他得知自己被分到了理科班的二类班。
虽然分班、分类别进行教学,看起来更有针对性,但还是遭到了一些家长的反对。
“虽然孩子现在成绩不是太理想,但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在最后一年冲刺一下,说不定就能上一本了。一旦分班上课,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了。”不少家长认为,即使学校承诺分班只是暂时的,但这个方案仍然会留下很多“后遗症”。比如孩子经过努力调到上一类班级,很多内容需要从头学起。家长还担心,经过分班后,学校在师资安排上会向一类班级倾斜,而这对二、三类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方法二:学生“走班上课”
当记者问及新高考可能产生的影响时,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校长陈翔雁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一言难尽。
“因为要照顾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校准备采用‘走班’的形式,让学生按兴趣进行选择。”陈校长说,从目前的意愿反馈来看,不少学生准备参加“一类”考试,但很多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让学生“走班上课”是目前各校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但问题仍然存在:“有些学生想冲一类,我们不可能非让他去选二、三类,有些学生想兼报几类,但精力肯定无法兼顾。”
“上个学期,学校在学生中作了问卷调查,几乎所有学生都准备兼报两类科目。”杭七中副校长莫慧娟说,兼报一、二类的学生大约占90%,剩下的10%准备兼报二类和三类,“关键是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方法三:分类辅导
与其他学校采取分班或走班的方法不同,夏衍中学准备每天新增一节“作业辅导课”。
“以前学生每天上8节课,每节课45分钟,新学期我们准备把每节课缩短为40分钟,每节课匀出5分钟来组成一节‘作业辅导课’,放在每天的最后一节课上。”夏衍中学校长周萍说,每节“作业辅导课”学校将安排不同的任课老师进入课堂,对各个类别的学生分别进行辅导,“如果这名老师教的课程不是自己要报考的类别,学生可以自由安排。”
“开学后会先按这个方案试行一段时间,如果效果不好,再进行调整。”
[观点]
学生、家长应该明确定位
“我觉得分班、分层次上课挺好的,比如像我这样准备考三类的学生,就不用再准备综合科目了,负担减轻很多。其实,每个人都应该量力而行。”一位被分到理科三类班的学生这样评价学校的分班做法。
“新高考方案出来以后,学校已经召开过家长会,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够明确目标,并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毕竟新高考对三个类别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考试科目,有针对性地学习、复习才更有效率。”杭九中政教处主任吴玲玲认为,新课改的目标是减轻学生负担,但如果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在准备高考时很可能会牵扯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反而加重学习负担。
必须尊重学生自主选择
“就目前来看,走班、选修的形式是最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方法,毕竟高中学习不完全是为了高考,有些选修课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杭州市教育局高中处处长黄建明表示,如果有些学校的生源确实不太好,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班,但有一个原则: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学校和老师不得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