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6日讯
封道41天后,昨天零时开始,灵隐路和灵溪隧道南接线交叉口恢复正常通车,因为有充分的维修和凝固时间,市民可放心通行。杭州市安监局公布了灵隐路7·14事故调查报告,其中指出,当时道路土层沉降达到了30毫米。
刚开通的新路面,又经过一个晚上的雨水洗刷,记者开车到灵隐路和灵溪隧道南接线交叉口的第一感觉就是——车辆少,路很新很干净,不见了那几块事发前铺设在沥青路面上的大铁板和路两边散落的黄泥。路口北侧,蓝色挡板依旧遮挡着下穿隧道入口,可是挡板东西两侧的车道都变宽,成了双向双车道,这样一来,右转车就不用等红灯了。
“混凝土浇了一米厚,足够牢固了,开80吨以下的车没问题。”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次维修中,他们用工字钢做拱形支架,然后喷射混凝土上去,一层干了再喷一层,足足喷了1米厚,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混凝土拱形支撑。“因为这次被允许停车施工,所以有足够的干燥时间。”施工人员心情沉重地说,“不会再发生那样的事情,请市民放心通行。”
杭州市安监局矿山处处长杜建定告诉记者,灵隐路7·14事故调查报告日前已经完成,现在正在处理落实过程当中。
根据调查报告,事故原因主要有3点。
“施工单位没有按设计施工方案的工序组织施工,在过危险地段施工过程中,未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杜建定说。
打个比方,按照方案,开挖时应先在左边开挖,然后等支撑好了,再开挖右边,而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进行了水平开挖,不利于巩固隧壁。
另外,监理单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土层开挖过程中,产生沉降属正常过程,按照设计标准,此处地面沉降超过28毫米时应该发出预警,可事故调查组发现,土层沉降达到30毫米。“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监理规程,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监督,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除此之外,事故路面土层属于“回填土”,土质不稳定也是很大原因。
事发前杭城出现大暴雨,雨水浸入严重,对土质造成很大影响,土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没有应有的持力作用,发生安全事故的部位正好位于灵隐路交叉路口,车辆多,夜晚凌晨时段又常有大型黄沙车违规通行,加大了土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