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25日讯 8月24日晚10点,我走出了他们的生活。当“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声响起时,这里的很多人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
16天的北京奥运,在这个令人激动的夏天,在杭州最繁华地带的一个工地上,闯入了200多名农民工的生活。一台九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瓶啤酒,光着膀子,相拥着从老家赶来的妻子、儿女,他们看完了自己的奥运会——有欢乐,有辛苦,有激情,也有无奈。
很多时候,他们穿梭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是这么不被人关注。16天,我们记录他们,因为他们不应该被历史遗忘,他们也同样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一遇的历史时刻。
体育就是民生,体育就是生活。
8月8日20点,奥运会开幕式。
“让我加班?不干不干!一百年才碰上这么一回,哪顾得上啊!”36岁的赵越得把衣服一脱搭在肩上,向主管表示自己要按时下班。为了这次奥运会,赵越得和另外3个室友特意花了300元钱,合买了一台二手的14英寸西湖彩电。
杭州繁华的武林广场,灯光如昼,霓虹灯闪烁。
广场中心的大屏幕上,轮翻播放着这个城市的宣传片,色彩绚烂。一幢高楼的玻璃幕墙上,奶茶般气质的明星穿着翠绿色的裙子,笑脸盈盈。
这是杭州最具商业和文化气息的地段。广场一侧的杭州大厦里,摆放着全球最奢华的国际品牌。北面是西湖文化广场,41层的杭州环球中心高耸至云端,是地标性建筑物。与环球中心一河之隔的,是一处高档小区白马公寓,住房的售价已经标到每平方米四万元。
在这个全杭州“含金量”最高的地段,有一处杭州运河码头客运中心的工地,在广场一角静待美丽绽放。200多名农民工住在工棚里,日夜赶工。
直到有一天下午,原本安排晚上加班浇灌混凝土的赵越得发现,这天晚上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让我加班?不干不干!一百年才碰上这么一回,哪顾得上啊!”36岁的赵越得把衣服一脱搭在肩上,向主管表示自己要按时下班。
为了这次奥运会,赵越得和另外3个室友特意花了300元钱,合买了一台二手的14英寸西湖彩电。
晚上加夜班,可以拿两天的工钱,这本来是大伙乐意接的活,可是那天晚上,民工们几乎全部“休息”了。
几个农民工冲了澡,到工地上的小卖部买啤酒,近八点钟,小卖部电视台里还在放《少林寺传奇》。
“晚上看开幕式啊?”
“不看,不看,没法看。”小卖部的老板把频道转到中央一套,屏幕上只能看到一片灰白的雪花影子。
几个没电视机的宿舍开始骚动起来,有人招呼:“去广场的大屏幕看哦!”
余排进没去,留在宿舍里忙着为儿子余佳宾调天线。16岁的儿子是个体育迷,平时住在安徽老家,好容易暑假里和自己住两天,余排进很想为儿子多做点事儿。
“别动,别动,捏着好一点。”余佳宾说。余排进就捏着天线,定在那里一动不动,儿子跳后一步,弯下腰眯起眼睛看,电视机里有一个朦胧的黑白影子。
“简直没法看!”余排进的妻子在一旁嘟囔。
“没办法。这里前后都是高楼,信号进不来。”余排进小心地扶着天线,为难地笑了笑。
十几分钟后,去武林广场的那群人无精打采地回来。有人怏怏地囔:“大屏幕不转播。”
小卖部的老板在大家的要求下,决定爬到工棚的顶上去调天线。
“有了有了!”小卖部里一片欢呼,电视机上有了彩色的画面,记者看到CCTV—1转播的开幕式已经开始击缶。
在整齐的鼓声中,整个工棚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伸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
“这是不是在说文房四宝啊?”看到纸和印刷的部分,一个有点文化的汉子看得似懂非懂,一个人在那里嘟囔。
“那么多看台,得多少钢筋工干呐!”不知哪个人感叹道。
平时九点前就睡觉的席中伟,光了个背,穿了条毛了边的短裤,蹲在小凳子上打足了精神,他告诉记者最想看开幕式最后的焰火表演。
工地里的蚊子开始“狂轰乱炸”,几个挤在小卖部窗口看电视的民工,跺着脚坚持看完了开幕式的点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