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几个大学生在大街上转一圈,问几个行人,发一些环保袋,一两天后,居然得出一份“城市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这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意义吗?
每年,宁波凡是万人以上的大学,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队伍至少在100支以上,再加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实践队伍,整个暑假,大约有1000支以上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活跃在宁波各个角落。
其间,有不少大学生实践队伍在踏实的实践中收获良多,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是“蜻蜓点水”般走过场,以至于有些机构单位拒绝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
昨天下午,记者接到我市一名大学生实践队员希望发稿的电话,接到稿件后一看,这一名为“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实践,不过是进一趟社区,给30个小朋友放一场动画片,然后在一个公交车站,向候车乘客和过往行人发放不到50份的宣传资料。整个社会实践,前后不过两天时间。
类似的“走过场”社会实践还有不少。记者粗看各高校的大学生实践主题,往往先是“眼睛一亮”,而等看到实践报告时,却大失所望。
像针对“高温下的工人生存状况”这一主题,参与调查的实践队员忍受不了酷暑,不少人打了退堂鼓,所搜集到的信息、数据非常不齐全。但令人诧异的是,他们拿出了洋洋洒洒上万字的调查报告。经过一番追问,原来实践队员参考了很多网上资料。
记者注意到,许多大学生在选择实践主题时,特别喜欢“搞大的”,像“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地方产业经济热点剖析”等等。而这些肤浅的实践报告多半是“头戴高帽子”——突出社会热点问题,中间“烂肚肠”——缺乏实实在在的调研过程,结尾“唱高调”——说些缺少可行性的设想或建议。
按理说,暑假期间大学生投身社会进行实践,是件好事,然而一些实践为何“浮”了起来呢?
“之所以想‘搞个大题目’的社会调查,主要是为了评优。”一位参加实践的大二学生告诉记者,而另一名大学生坦然以告:“学校有任务,我们也有需求,以后找工作时也能在简历上加一条。”
一般来说,很多大学生的实践主题,都是自己申报,虽然配有指导老师,但由于团队太多,教师难以一一落实指导。宁波大学的团委书记胡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生实践主题,最好具备可操作性或有现实意义,宜与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而下基层社会实践时,大学生还得脚踏实地、实实在在。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热点万字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