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浙企涉战抢牌
“按照规定,试点期间原则上每一个区(市、县)只有一个名额,而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是,现在基本上每一张牌照都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在争。”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据统计,试点期间全省一共发放的小额贷款公司牌照数在100张左右。粥少僧多,难免一场“恶战”。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上百家企业争夺一个牌照的“壮观场面”。
申报企业各个都是虎视眈眈、有备而来,其中很多知名浙企也暗战小额贷款争夺公司牌照。在杭州市江干区,提出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资格的企业共有11家,竞争比例达11:1,而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的就有4家,其中西子电梯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超过36亿、万事利集团、杭州宋都房地产集团资产总额超过20亿元。
一番“沙里拣金”式的筛选过后,小额贷款公司牌照争夺战到如今,正逐渐被演绎为一场知名浙企之间的较量。
8月21日,新湖中宝召开的董事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同意入股瑞安新湖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并作为主发起人的决议》,这也让新湖集团参与争夺小额贷款一事浮出水面。根据这份协议,瑞安新湖小额贷款股份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新湖中宝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占总股本的20%,成为瑞安新湖小额贷款的主发起人。
新湖中宝的注册地在嘉兴,此次他们将小额贷款公司落户在温州瑞安,在外界人士看来,这很可能是新湖中宝在激烈的竞争中采取的一个相对“安全”的策略:由于此次试点名额以地域为界,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当地竞争对手的实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新湖系掌门人黄伟是瑞安人,将小额贷款公司注册在瑞安,或许更有把握。
但是,对新湖中宝而言,能否最后拿到“入场券”依然扑朔迷离。据悉,瑞安当地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也在参与竞争。
此外,上市公司中,还有位于台州黄岩的联化科技、诸暨市浙江富润以及建德市新安化工也纷纷发布公告,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并作为主发起人加入到首批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争夺战。
“新安股份希望借此次参与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逐步积累在金融行业的投资经验。”新安股份副总经理姜永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民资调头“个人放贷”
从一开始诸多民间资金、担保公司跃跃欲试,到如今多数地区都演变成为少数几家知名企业间的博弈,似乎并非偶然。
从浙江省政府出台的细则,再落实到各个县市,“粥少僧多”的局面使得各地入围门槛一升再升。比如,温州市政府出台的试点操作规程中,其中一道足以把大部分抢牌者挡在外面的门槛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必须曾在银行界任职两年以上,而且,根据温州市政府之前公开的细则,主发起人必须是当地的AAA级的名优、骨干企业。
“小额贷款公司?我们基本上已经考虑退出竞争了。”昨天,当记者致电首华创投负责人时,他正在和温州的一些合作伙伴讨论这个问题,“骨干企业这一限制,基本上把温州的民间资本排除在外,即便可以参股,也不能作为主发起人,失去了话语权后,谁还愿意把钱交给别人打理?”该负责人说。
而就在两个月前,小额贷款试点办法刚刚公布之时,首华创投还表现出激昂的斗志,当时他们的想法是:即使不能在公司成立之初赚钱,作为公司的一个战略布局也应该去争取。
“不仅仅是我们,‘骨干企业’的限制实际上把温州多数游资都排斥在外。”首华创投负责人说,“在我看来,这条限制有失‘偏颇’。实际上,‘骨干企业’并不一定就代表他有充裕的资金,甚至有些企业自身还背负着很多借款。”
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说:“小额贷款公司当初也让我短暂兴奋过。按照央行和银监会的指导意见,我完全符合资格,但从《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到《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操作规程》再到县里的相关具体办法,我根本没有希望。”
“温州这么大体量的民间流动资本,一共才试点16家小额贷款公司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问题。”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周德文表示。
眼看无法迈过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身份的高门槛,温州一些信贷担保公司开始转移注意力,将目光转向最近央行提出的“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
助读链接
针对小额贷款,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
数量分布:试点期间,原则上在县(市、区)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列入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杭州、温州、嘉兴、台州可增加5家试点名额,义乌市可增加1个试点名额。
准入门槛:主发起人要从管理规范、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当地民营骨干企业中选择。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得低于8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3000万元)。试点期间,注册资本上限为2亿元(欠发达县域1亿)。
贷款原则: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坚持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小额贷款公司的70%资金应发放给贷款余额不超过50万元的小额借款人,其余30%资金的单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