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往年的8月,各大宾馆酒店门口飘扬的“谢师宴”横幅都会提醒我们,这是十年寒窗结束、一朝金榜题名的时候。然而,今年情况不同,在最为炎热的暑期,“谢师宴”却遭遇“寒冬”,禾城大大小小酒店的“谢师宴”多半陷入了尴尬境地。
昨天,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今年我市不少酒店并没有专门推出“谢师宴”,一些酒店虽然推出了“谢师宴”,但少人问津。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市民观念的转变,感谢老师的方式也在变化,以往铺张的“谢师宴”正在被新的谢师方式取代。
在市区多条干道上搜索,记者最终只在中山路一家酒店门外看到一条“隆重推出‘谢师宴’、金榜题名宴”的横幅。据该酒店服务员介绍,虽然酒店挂出横幅,但前来就餐的人不多。“往年我们搞‘谢师宴’生意很火,但今年比以前少多了,规模大不如前,被请的客人大多是孩子父母的朋友,学生占一小部分,根本没有老师参加。”“谢师宴”成了亲朋好友的聚餐。
“谢师宴”为何盛极而衰?不少受访家长表示,“谢师宴”本是对老师表达谢意,但同学之间相互比较,家长也不甘落后,攀比之风蔓延开来,“谢师宴”就有些变味。老师们也表示,一个月去几十场学生的酒席,不但弄得自己很疲惫,还落下“大吃大喝”的名声,社会形象受损。
“谢师宴”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是一个不愿打,一个不愿挨,这样两厢不情愿的事趋冷再正常不过了。一位今年刚考上大学的学生的家长表示,现在考上大学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不值得这样大张旗鼓地炫耀,老师也不喜欢。
从事高三教学多年的于老师说,她并不愿意参加“谢师宴”,尊师重教有多种形式,如送花、送小纪念品,都比宴请有意义。于老师认为她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班上学生集体送给她的一本留言册,上面写满了学生的留言和真心的祝福。“如果可能,我更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每年放假时来看看我,教师节时寄张卡片,平时给我写写信,打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