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8日讯
近期,住在拱宸桥附近的人们发现,桥西直街一排排仿古建筑已经初具规模:沿街老房、张大仙庙、筒子楼、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桥西区块的格局越来越明晰。
记者昨天从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委员会了解到,目前,桥西历史街区重点保护区已雏形初现,下月底可完工。
重修张大仙庙恢复庙会
张大仙庙会是拱宸桥一带最闹热的民俗活动,来祭祀专为人治病的张大仙,有高跷、抬阁、鼓吹等节目。不过到上世纪初,庙宇已经全毁,只剩下7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
目前,张大仙庙主体已经造好,屋檐顶正中间雕上了福禄寿三仙,两边各有一条尾巴高翘的龙鱼。但张大仙像什么模样,用什么材质,还没确定。庙堂边上还重修了一个药铺,面积有800多平米。
按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委员会的设想,将来张大仙庙也会举行民间祭祀活动。而药铺会联合大的中药房,请一些专家过来坐诊。
另外,桥西历史街区的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也基本整修完工了。公所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一些商人自发筹钱设立的慈善机构。
122套合院民居得到恢复
桥西近代民居起源于拱宸桥开埠以后,一些富商、地主、官绅纷纷出资兴建一种中西合璧的住宅,在桥西形成一种风格鲜明的住宅。这种建筑一般采用江南民居的两坡屋顶结构,沿街是单排屋形式,而在里弄则采用西式连排住宅的简约砖木结构。部分民居还用了中国传统四合院、三合院的组合。
整修后的西式联排民居,尖顶黑瓦,红窗黄门,里边有别致的楼梯。民居都保持了原有格局和外观,每套又增加了厨房和卫生间,面积从37平方米—100平方米不等。水、电和燃气管道都已经铺设好。
目前改造工程已恢复122套合院,合院所带天井面积小的三四平米,大的近20平方米。这是现在杭州唯一一处合院民居,全国少有。原先桥西区块的1186户搬迁居民中,有320多户要回迁。
特色街巷要铺上旧石板
旧时,桥西街区的路面由青石板铺成,每块青石板之间都用鹅卵石点缀。当地人把这种路叫做“檀石路”。直到上世纪70年代,被改成了柏油路。
这次,改造工程保留街巷里弄原有结构,路面铺上旧石板,浓缩桥西古朴风貌。同时,考虑到桥西直街和桥弄街将通汽车,这两条街上铺的青石板全部加厚。
游桥西历史街区可走水路
目前,桥西区块的土特产仓库遗址码头和杭一棉码头,都已基本修缮完毕。恢复后,这两处码头将迎来漕舫和水上巴士。
今秋十月,游人去桥西历史保护街区,可以走陆路,从新开通的小河路进入通源里、桥弄街;也可以走水路,坐运河水上巴士由杭一棉码头和土特产仓库的遗址码头进入街区。
新闻链接
桥西历史街区重点保护区
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西侧,东至京杭大运河,西接小河路,北至桥弄街北侧,南至登云桥(除土特产仓库),总用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历史遗存较为集中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