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徐爱华给远在安徽的外地民工李某打电话,告诉他已向他的银行卡汇去首笔工伤赔偿款2万元。李某在电话里说,你们不收一分钱就帮我解决了大事,那是救了我一家的命啊!
31岁的李某在定海一家企业遭遇工伤,有民工指点他:“你找到法律援助中心就有救了!他们会无偿帮你解决工伤赔偿问题。”果然,徐爱华帮他进行了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赔偿仲裁,最终老板与李某达成赔偿协议:分期支付13万元赔偿款。李某夫妻感激万分,特意选择北京奥运会开幕这一天向市法律援助中心送了锦旗。
李某得到的免费服务就是法律援助,政府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买单提供法律服务的公益性行为。统计显示,舟山法律援助机构今年1~7月办理援助案件894件,比去年同期增加503件;为贫困家庭挽回经济损失1904万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一件案子涉及一位受助者,一个贫困家庭。这就意味着894个像李某这样的贫困家庭得到了雪中送炭般的帮助。
市政府连续多年把法律援助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舟山十年前建立第一个法律援助机构,从去年开始出现业务量快速增长现象。徐爱华介绍,2003年前一年就是20件案件。去年办案852件,比前一年增了127%。今年更是飞速上升。像岱山法律援助中心,过去一年只有几件,去年办案154件,今年上半年办了143件。这样的增速全省也不多见。
法律援助业务量飞速增长,表明有更多的贫困家庭从中受益。这与近年来市司法局将这项工作放到“一头系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维护稳定”的高位来抓有密不可分。
大力推进法律援助网络向基层延伸。我市已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及有关单位设立73个法律援助站,在社区、企业设立398个援助点,完成覆盖整个舟山区域的组织网络体系。小岛贫困家庭不出岛就可以就地申请法律援助。同时加强了对县区司法部门相关工作考核,改变了以往办案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主的局面。
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得到帮助。一是尽量放宽申请法律援助者的经济困难标准,目前定为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二是对外地民工、部队官兵及家属,只要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全部提供援助。今年以来所办案件中涉及劳动争议的占60%以上,六成案件受益者是外地民工。
积极宣传推介法律援助制度。3万份法律援助卡在渔农村、医院、企业工地广泛发放,让人们充分知晓。今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一些企业采取解除工人劳动合同方式,以减少支出。许多外地民工求助于法律援助,得到了及时、有力的支持。
法律援助将大量可能激化的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同时又为推动重点项目顺利进行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徐爱华介绍,今年1~7月,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在办案同时劝阻上访人数450人次,防止自杀人数9人,劝阻阻挠单位施工人数41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