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滚动报道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林斤澜:用温州话写小说

  


   我“岁少时节”,晓得把家乡语言看作小溪,也就是看作生命。因为生命离不开水,看作溪是“看要紧显要紧”。加个“小”字是因为还有长江大河在那里。这条水古老又总带着点凄凉味道。这条水走过“荒滩破坦”,“荒滩”日夜“叮铃”,口传心授历史。“破坦”早晚潮湿,浸烂泡苏地理。

   推荐阅读

   学生返校机票最低2折

   长运客车开收燃油附加费

   淫秽名片入侵五星酒店

   成龙8岁私生女再露面

   少年为女友筹集打胎费偷窃上瘾

   养老钱投资可考虑保本基金

   这种“晓得”,还因为我“岁少时节”未离家乡。

   我未离家乡,就晓得家乡语言是远近闻名的“听不懂”。因为听不懂叫人比作鸟语,也因为这一个“鸟”字透出原始的气息,叫人想象残存人间的绝唱。

   ——凡是温州人一看这些文字就明白,作者必定是同乡,这些用温州话表达的文字,如小溪欢快地流淌,如此流畅生动、亲切无比。是的。这是著名作家林斤澜为《温州话》一书所作的序里说的。林先生不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而且还是最早用温州话写小说的作家。因为他是温州人。

   采访对象:林斤澜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协前副主席《北京文学》前主编(以下简称林)

   专栏主持:金辉 记者(以下简称金)

   林斤澜先生家在北京市中心,靠近琉璃厂,那是个很有文化的地方,而他的住宅区闹中取静,环境幽美。他住在一楼,门外就是一片草地,不时可闻鸟声。他家客厅的特点,记得好多人写过的,博物架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酒瓶,老人爱酒且酒量亦大,这些是他喜好的记录。他与高晓声、陆文夫、汪曾祺素有“文坛酒中四仙”的美称。老人很和蔼,乐呵呵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如同一尊“笑佛”。一见面我用温州话向老人请安,老人也用温州话致意,而且十分的流利,仍是原汁原味。我们的采访也用温州话交流,这里不单单是乡情,也是一种采访氛围的需要,因为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有关温州话的写作……

   林斤澜,1923年6月1日出生于温州百里坊八仙楼口一个读书人家,中学时代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地下革命活动。1941年到重庆,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读书,学习过电影戏剧创作专业。1950年进京从事文学创作,发表第一个剧本,其主要剧作为结集《布谷》于1957年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其中的《春雷》和《台湾姑娘》崭露头角。还出版《飞筐》(特写集)、《山里红》(小说集)等。1962年北京三次召开“林斤澜作品讨论会”,老舍先生主持,冰心认为林斤澜“有心作杰”,对林斤澜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文革中辍笔。文革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出版的小说集有《满城飞花》、《林斤澜小说选》、《矮凳桥风情》、《十年十癔》、《林斤澜文集》,文论集《小说说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说不少取材于浙南城乡农村生活,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年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林斤澜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去年北京作协为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温州话是母语

   金:我是读小说《竹》后才知道您的大名的,那是1979年。您的小说《竹》脱颖而出,轰动文坛,记得是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吧,我的印象至深。不仅如此,《竹》是用温州话写的,我至今还记得文中一些温州话句子,如“石板卵卵”、“扁兴兴的”、“山旮旯”等等。您是用温州话写小说的第一人。您当时怎么会想到用温州话写小说的?难度在何处?

   林:我是温州人,温州话是我的母语,用母语写小说感到特别亲切呀!温州话具有生动、丰富、古老的特性,参与祖国文学语言应该是越多越好。早年我年轻时就想,温州话在文学语言中很少使用,我们搞文学创作就是要注重语言,是否可以试试,于是就这样试到现在。说我是用温州话写小说的第一人,那难说,不知道赵瑞蕻、马骅先生他们是否写过?温州的沈克成先生研究温州话,颇有成就,我曾为他们父子撰写的《温州话》写过前言呢。

   你问用温州话写小说是否有难度,当然有的。因为,许多生动的温州话是没有文字的,有的时候只能“当当”(替代的意思)。但正因如此,才显得生动有活力有意思。如温州话的“爽”字,不是有人说,他吃爽烟,意思是“玩耍”,不是烟鬼,另外,还有爽快、舒服的意思,不一样的,看你用在何处。这是很精彩的温州话。所以,难度有,要做有心人,不断地积累。

   外公点头才算数

   金:2004年市区沧河小学举行90年校庆,您曾特地从北京回到家乡参加校庆活动,当时的媒体都有过报道,您是从沧河小学毕业的吧?听说小时候受外祖父影响大?

   林:是的。1914年我父亲林丙坤创办了沧河小学,他主张教育救国,我小学前三年就在此读书,母校90年校庆我当然要来,而且还有我父亲事业的因素。还有我的名字也有故事。我本来叫林庆澜,后来改名林斤澜。可老伴一辈子都叫我“阿杰”,是因为小时候外祖父喜欢我,给我改名鲁林杰,跟他姓。小时候我长年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教私塾的,每星期给我讲一篇《古文观止》,要求我背。也讲传统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等,讲完了再要我重复一次。还规定我必须每天写篇日记,好在我从小喜欢作文,也不觉得苦。外公是很开明的人,他的三个女儿都放了足,都送去读书,我初中毕业要去闹革命,家里有意见,最后还是外公点了头才算数。

   开始做起文学梦

   金:温州给您许多美好的记忆,同时也夯实了您的文学功底。听说您初中毕业就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属热血青年吧。您能说说当年在温州生活时的一些情景吗?

   林: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影响到温州,当时我从温州中学初中毕业,也参加了游行,还准备一起去拆大南门日本人开的一家“东洋堂”杂货铺,喊着口号走到半路,被警察截住了,没砸成。

   接着,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我们就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成立了“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在墙头刷漫画和口号。在战时青年服务团读书室,我把自己订的进步刊物都捐了。还有“前哨剧团”,我在里面演戏,演过很多角色,大多是小生类的,年轻的,比如曹禺的《雷雨》,我演周萍。演戏的时候我认识了我的老伴谷叶。她那时叫谷玉叶,我们都是演员,十多岁就在一起演戏。

   我还到了平阳“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校长是粟裕。从干部学校出来,就去了温台山区,在温州和台州交界处,暗地里搞地下活动,当联络员。 1941年秋,18岁的我到了重庆进了中国社会教育学院,师从梁实秋、史东山、郑君里、焦菊隐、张骏祥。我也开始了我的文学梦。

   [1] [2]下一页

   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