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28日讯 秋阳偏西。右手残疾的石光武,与聋哑妻子正在拌沙子,脸上显露出乐观的神情。他们的身后,是两间已盖好瓦的二层楼房架。日前,在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记者拍下了这感人的一幕。
“我们动工已一个多月,所用木材全是旧的。”石光武说,他家原有4间楼房。大地震将左边的两间震塌了,就重新翻造;右边两间的底层尚好,作了维修加固。他说,“主要靠自己,也请帮工,政府发了5000元的启动资金,信用社贷了1万元。”黄坪乡乡长韩素平告诉记者,石光武属于低保困难户,按政策补助2.3万元,余额部分将逐步发放。
“不等不靠,自立自强,残疾人家庭的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和推广。”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说。据了解,青川县永久农房重建已全面推开,6万多受灾农户已全部动工修建住房,到今天已完工1177户,年底可确保完成4万户。
全面打响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攻坚战!一年基本安置,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将灾后永久性住房建设列为当前“头号工程”。这是在大地震百日后举行的青川县委全委会议提出的恢复重建的目标。
毋庸置疑,在这场攻坚战中,农户是主角,政策是保障,党和政府是靠山。为援助农民灾后重建家园,中央和四川省拨给每户2万元的补助金,浙江省也给了一笔专项援助金。作为3年援建的3大任务之首,浙江已分别安排约6亿元和2亿元资金,用于农民住房补助和城镇安居房建设。
青川县委、县政府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实行农户自建、政府补助、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相结合。在建设过程中,特别强调科学选址、统筹规划、重视设计、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做到保安全、保质量、保适用、保省地、保(川北民居)特色,不贪大求洋。
各乡镇激发大家主动自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及时确定建房地基。建房地基先经县相关部门作安全审核,坚决避开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点和洪水威胁区。户型设计图和施工图,由规划和建设部门提供。农户按抗震要求建造,房屋建成后要经质检合格才能入住。乡镇组织建立钢筋、水泥等建材物资供应点。资金上,采取农户筹、政府补、银行贷、民间借、商家赊,多方筹措。这一切,有效地推进了农民永久性住房建设,全县迅速形成了“争先恐后建农房”的局面。
事实上,青川县永久性农房的重建工作,此前就已陆续展开。记者近日在几个乡镇看到,那里的村子就像一个个工地,人们忙着拉钢筋、拌水泥、做地基,搬砖、运沙、砌墙体。不少农户已砌好基础,有的砖墙已砌到一人高,有的已架梁盖好了瓦。所接触的干部、村民,都由衷地感激浙江援手。
离县城41公里的凉水镇走在了前列。6月底前就高标准自建过渡房2100余套,7月以来又迅速启动永久性住房建设。镇委书记王晓云自信地说:“年内完成60%即1080户的建设任务,没问题。”
茶坝乡在每个村成立了永久性住房重建工程队,由本村的木匠、泥水匠等组成,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到8月底,将有270户基本完工。黄坪乡快速引进2家共投资800万元的砖瓦厂,以保障农户的砖瓦需求。
在瓦砾乡庙子村安置小区,农民苏培军、苏培荣正在各自的宅基上垒石砌基。这个小区规划安置34户,利用地理环境优势,房前屋后种果树辟花园,将建成“农家乐生态旅游”基地。瓦砾乡书记任万兴说:“我们将灾后重建当成发展机遇,农房重建与经济恢复同时抓。已引进一家大型猪业养殖公司,可带动上千农户,增加农民收入。我们的目标是再造一个新‘瓦砾’!”
“经济、适用、安全、省地、特色,青川永久性农房建设体现的五原则很实在。”考察了一些乡镇建房后,浙江省援川指挥部指挥长、广元市委副书记谈月明感慨良多: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干部负责,政策到位,有青川的努力,浙江的支援,齐心合力,定能打赢农房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