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2日讯
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徐霞,起劲地擦着教室里的窗户玻璃。昨天,距安吉县城不到10公里的递铺三小新民学校开学了,来自安徽涡阳的徐霞同其余572名外来民工子女一起,幸运地成为这家浙江省首所全日制九年一贯制民工子弟公办学校的首批学生。
也就是说,从小学到初中的9年内,这些来自外地的民工子女们能在这享受到和本地孩子无差别的优质义务教育。与此同时,许多为这所学校提供资助的当地企业家也如释重负:因为这也为企业的外来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稳定了员工队伍。
名校创办,学费全免 好消息引得家长蜂拥来
早在今年7月,新民学校在安吉挂牌以来,就成了外来务工人员关注的焦点。因为,这可是由当地响当当的名校递铺三小创办的公办民工子弟学校,而且学费、课本费、住宿费一律都由政府埋单。之前,这对许多民工父母们来说可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7月2日是新民学校第一天报名的日子,仅是当天就有4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携儿带女争相前来报名。“听说新民学校是安吉县政府特地为外来民工子女办的,而且学费全免,还有车子接送,我们太高兴了。”看着学校里崭新的教室,新建的塑胶跑道,孩子们的家长都非常激动。最后,校方确定录取了573名新生。校方告诉记者,因为考虑到春节过后还有很大一拨民工潮会来到安吉,专门预留了一批名额。
孩子来到身边 安吉就真正是自己的家了
来自金华的杨烨今年上初一。她同父亲站在一起,几乎到了父亲的额头那般高了。之前杨烨由爷爷奶奶带着在金华读小学。今年7月,全家还在为到底是在金华继续读初中,还是随父母到安吉读初中这个问题争执不下时。当新民学校将招收外地民工子女就读的消息在传开之后,全家立即决定,让杨烨来新民学校读书。
杨烨的父亲用“兴奋”、“感动”、“开心”这三个词概括他自己的感受。他说,新民学校不但减免杂费、课本费和就读费,住校生减免住校费,提供学生住宿安排和接送车服务,而且任教的老师都是在岗的正式教师,且每年都有“老牌名校”递铺三小选派骨干教师任教。
这个信息让夫妻俩十分激动。之前不愿意让孩子来读书,无非就是担心公办的学校进不去,而民办的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现在有这样的师资配备和优惠措施,孩子就能安心上学。这让夫妻俩真正觉得安吉是自己的家了。杨烨的妈妈动情地说:“以前半年也难见到囡儿,也不知道她上学怎么样,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衣服有没有穿暖,最多只能打电话嘱咐她几句……现在囡儿到身边来了,天天都能吃上我做的饭菜了。”
瘦了一圈的徐校长 如释重负的企业家
徐文高既是递铺三小的校长,又是新民学校的校长,同时也是新组建的递铺三小教育集团负责人。这半年来,徐文高的工作重心都在新民学校上。从原塘浦中学校舍翻新、铺设塑胶跑道、建造太阳能淋浴房,到更新全部课桌椅、学生寝室床,再到通校生接送车的安排,每一个项目在徐文高看来,都是关系着新来的孩子能不能安心上学,孩子的家长能不能放心送孩子来新民学校就读的大问题。半年下来,徐文高累瘦了一圈。
让徐文高欣喜的是,在安吉县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有10家当地企业与新民学校约定,分别每年向新民学校提供10万元的资金支持。而新民学校也对在这十家企业务工的外来民工的子女优先安排就读。
张加勇是当地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在他的企业里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时,外来务工人员与子女两地分离的现实也成了张加勇的难题。“当老板最头痛的莫过于员工情绪不稳定导致的工作态度问题,而这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员工留在老家的孩子引起的。”
张加勇说,留住员工的心,比用格式合同留住员工的人重要。所以当安吉县政府从中牵线时,他很爽快地就允诺了每年向新民学校提供10万元的资金支持。“员工能安心工作,我的产品质量就有保证,企业才能有稳定的客源,企业的发展才有持续的动力。每年10万元在我看来相当于人力资源支出,能让我如释重负。”
这一着,三全其美
我的一位长辈曾任某地教育局长。在聚会上他常常抱怨说,我们是“穷国办教育”,既要教育质量提高又要老百姓不骂娘,太难了。
安吉县新民学校的例子也许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范例。让企业资金支持学校,学校则尽量吸纳在企业务工人员的子女——三方各得其所,形成了一个多赢的结果:政府用有限的财政支出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民工解决了子女上学的烦恼;企业稳定了员工队伍。
据安吉县教育局的同志介绍,安吉县现在就读的义务段外县籍学生已达4000人,远远超过了城区周边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吸纳能力。另有消息指出,某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按规定只能容纳250名学生就学,实际上在读的学生超过700人。可见,我那位长辈当年念叨的“穷国办教育”,也并不见得已过时。
所以,像新民学校这样的尝试,也就更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