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滚动报道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天使转身 聆听无偿献血的脚步

   每一个献血者,都被称作是赠送生命礼物的天使。

   30年来,他的鲜血挽救了无数个生命;30年来,他从一名职业卖血者变成了无偿献血的宣传员。

   透过历史变迁,我们看到了无偿献血事业的一步步发展,也看到社会文明的一点点进步。

   走上“卖血”路

   日前,记者来到吴兴区织里镇轧村,在村变电所找到了正和老伴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奥运比赛的陈仁发老人。今年69岁的陈仁发,现在帮助变电所看门。说起那段卖血的经历,老人叹了口气,神色有些黯然。13岁时由于父亲去世了,当时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就全落在陈仁发身上了。“1958那年,我正好19岁。当时听说村里有人去城里医院卖血,一次卖血400ml就能卖三四十元钱,这相当于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了。”陈仁发回忆说,当时规定要满20岁才能卖血,第一次卖血他还特地将年龄报大了两岁。

   “那时候穷,要供孩子读书,还要赡养老人,虽然卖血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可以补贴家用。村里60多户人家,每家都有一两个人卖血的,只有两三户人家不卖血的。”陈仁发说,当时在织里一带卖血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甚至还产生谁家不卖血就说明这家的人血不好,身体不健康的说法。当时交通不方便外加为了省钱,去城里献次血就要走上三个多小时。时常是早上在家干完了农活,匆匆吃完午饭就急着出门了。“到了医院还得要等,献得晚了就在医院睡一觉,第二天再走回来。”对于当时的情况,陈仁发记忆犹新。

   陈仁发告诉记者,为了摆脱贫困,当时有的卖血者最多一月献7次,有的最多一次献1200ml,有的这个医院献完又跑到另外医院接着献……现实版“许三观卖血记”几乎天天上演。很多人手上都有乌青,长久褪不下去。陈仁发无奈地说,“为保证血液质量及保护献血员的身体健康,虽然当时医院规定是一月一献,以保证血液的质量,身体也是一年一检查,可卖血的人需要钱哪管这么多。我经常去湖州二院、南浔人民医院、吴江医院卖血。有几次在一个医院献完后在路上吃一碗5分钱的面后,又跑到另外一个医院去献了,拿到钱后在城里给孩子买点吃的好玩的,他们能开心上好多天。”由于卖血次数太多,他都已记不清数量了。”当时,个体有偿献血一直是我市医疗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

   双重身份 献血员又成了献血联络员

   1989年,市红十字会血站成立后,血站集中采集血液,提供医院临床用血。具备多年献血史的陈仁发从每月“光顾”医院转为每月“光顾”血站,慢慢地和血站的工作人员都熟络了起来,在工作人员的推荐下他又具备了第二个身份——献血联络员。

   凭借着老献血员的身份以及较强的责任感,陈仁发在当地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常常是“一呼百应”。当时陈仁发掌握着织里轧村300多名献血员的名单,每位献血员家他都登门拜访过。“那时候每个献血员都有一本献血卡,跟现在的献血证不一样,献血卡全都统一由血站保管。”陈仁发告诉记者,到时间可以再献或者医院需要大量用血时,血站的工作人员就会联系他,少的时候10多人,多的时候就要召集30多人。

   对于血站“布置”的任务,负责任的陈仁发总是认真完成,“血是用来救人命的,耽误不起。”一次血站让他找30位献血员去献血,结果第二天竟然下起了大雪,车根本不能行驶,陈仁发冒着大雪找来了一艘挂机船,终于将30位献血员顺利地送到了血站。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血液来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由太湖、织里、轧村等地献血联络员组织民间个体献血员来血站献血。

   生活好了无偿献血

   现在的陈仁发已是儿孙满堂,和老伴一起帮助变电所看门,每个月还有稳定的收入。“后来日子好了,我们卖血的人都改无偿献血了。”陈仁发拿出两本献血证和两枚奖牌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记者看到其中一枚是由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颁发的2004-2005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奖牌,另一枚则是2002-2003年度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奖牌。“以前卖血是无奈,现在改成无偿献血后,我这个老献血员和联络员也要带个头。”1999年6月2日,陈仁发成为了当时织里镇第一位无偿献血者。陈仁发告诉记者,以前是出于生活所迫,无奈卖血。现在生活好了,已经不缺钱了。无偿献血,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多帮助些有需要的人。陈仁发不但自己带头无偿献血,还号召自己的儿子、媳妇,同村的人一起献血。在他的号召下,现在同村有10多位村民献血量都达到了1000ml。每次献血车来织里采血时,只要有人要去献血,陈仁发就会陪着一起去。

   1998年10月《献血法》颁布,长期以来献血有害健康的观念根深蒂固。1998年,全市无偿献血人数仅3952人,献血量仅占临床用血比例的15.2%,其中大部分是单位组织献血。临床用血基本还是靠有偿献血者供给。为了宣传无偿献血,市中心血站的所有工作人员率先身体力行,成了第一批无偿献血者。对此,市中心血站质管科科长查荣宝最深有体会。“当时很多老百姓不理解以前可以卖钱的血怎么一下子就变成无偿的了。”查荣宝说,随着献血制度的不断规范,对于血液采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最初时,医院自采自供血液时,对献血员的体检也没现在这么要求高,而现在是每一次献血前都按国家标准开展严格的筛选、体检、初筛。为了确保血液质量,对于采集后的血液还要经过初检、复检两道关卡,7项检测指标均由不同的工作人员使用不同的试剂进行检验。”多年从事血液质管工作的查荣宝深知血液质量的重要性,“从献血者的招募、筛选到血液安全地输入到患者体内,这是一个从献血者血管到病人血管的过程,看似简单,却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每一个环节上的一丝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血液质量的改变,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查荣宝语重心长地说。

   据市中心血站站长杨卫兰介绍,由于无偿献血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因此,起初无偿献血主要依靠部队、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先进群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随着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普通群众的无偿献血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自愿无偿献血的人数逐年增多,不少有偿献血员也转为无偿献血员了。“从1984年开始倡导无偿献血,1998年无偿献血作为制度确定以来,农民参与无偿献血的意识逐年增强,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能改变观念,积极投入公益事业,这份爱是用钱无论如何换不来的。”杨卫兰说,“有几次医院大手术急需血浆或某种成分血,需要他们配合时,哪怕是半夜里一个电话,都会及时赶来血站无偿献血,很让人感动。从原先的卖血到现在的无偿献血,完成的不仅仅是一次观念的转变。”

   2003年,我市实现了百分之百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同时,无偿献血由计划指标向无指标完全自愿转变,一次性献血量由200ml向400ml转变,一次献血向多次献血转变,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截至去年年底,我市街头献血18650人次,占实际采血量的85.23%,一次献血400ml的16897人次,占献血总人数的72.12%,农民献血14657人次,占献血总人次的62.56%。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