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富阳洞桥镇里仁村小坞自然村位于坞堰畈的农居点,只见12幢整齐划一的公寓楼前,新修的水泥马路宽阔平直,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
“我做梦都没想到能像城里人一样住进这么宽敞亮堂的楼房!”昨天,当地村民何满林领着记者参观了他那三室两厅两卫,面积132平方米的新家。记者看到,室内冰箱、彩电等现代家什一应俱全,自来水、有线电视等也已经通上。此外,一楼还有一间面积44平方米的统间,前半间停放摩托车和放置农具,后半间打了个柴火灶。
何满林高兴地说,现在最方便的是沿着家门口的水泥路,走几分钟就可到达他打工的企业,每个月能赚1000多元工资。
而在上个月的这个时候,何满林一家四口还挤在偏远大山里的一间简陋的泥瓦房里。“住在山沟里的时候,每当下大雨,一家老小心里都慌兮兮的。”何满林告诉记者,小坞自然村180多户人家散布在狭长的山涧沟谷地段,山高坞深,很容易受到山洪和泥石流的袭击。
尽管村里人都有搬家的心思,但搬迁毕竟是个大事儿,搬到哪里?建新房需要的大笔资金又该到哪去筹集?大伙儿心中都没谱。
为了解决搬迁用地矛盾和资金问题,当地政府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选择了村民自己建议的农居公寓化建房方案,并于去年9月动工兴建。
“村民们当然高兴了,你想,原本造价约需20万元的新房现在只要拿出11万元左右就可以住进去,这样的好事可不多哦!”洞桥镇镇长潘渭说,建农民公寓楼,不仅让何满林、何阿林这些高山移民的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大大节约了各种成本投入。
潘渭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像何满林一家四口人,如果单独建房的话,占地面积一般在240平方米以上,而他家现在住的农民公寓楼,采用6户连体形式,每户建房占地不足50平方米,再加上道路绿化公共用地,平均每户用地不超过100平方米,匡算下来,可节约耕地近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