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底古纤道露出水面。
浙江在线09月04日讯
在绿柳的掩映下,半山桥弯弯地挂在古运河上塘河上。
昨天下午,因为河道整治抽水,水位很快下降。
“快看,快看!桥底下有青石板露了出来……”有人惊呼。
闻讯来看热闹的人多起来。有人说,这是青石板铺就的古纤道。
河水越来越浅,古纤道“羞答答”地露出水面。早有性急的人站了上去,“这拱桥底的石面上刻着很多古汉字和花纹……”人群一下子沸腾起来。
千年古纤道悠悠纤夫情
站在半山桥望过去,上塘河北岸,一条大约二三十米长的古纤道赫然在目。经历了几千年河水的冲刷,古纤道上青石板依旧青绿如初。
沿着约1.5米宽的青石板,行走在千年前的纤道上,耳边似乎传来纤夫们整齐划一的号子声:“嗨哟,嗨哟!”船在水中行,纤绳深深地嵌进黑黝黝的肌肤里,纤夫们的背压得更低了……
拱桥北侧的青石板上,分布着20多条长短不一的纤绳痕迹。触摸着这些印记,50多岁的施先生回想起了当年:“我十三四岁就开始背纤了,曾经还路过这个半山桥呢,当时拉一艘大船4个纤夫,小船就两个纤夫。当时条件艰苦啊,全身几乎赤裸,就腰上围一块布,一开始,纤绳把肩膀磨得血肉模糊,时间长了,肩膀上就长满了老茧。”
“可是也有开心的时候,那就是走水路娶亲,桥头站着神气的新郎倌,身后的新娘子娇羞地藏在盖头下,迎亲队一路敲敲打打,热闹不已,看得我们这些纤夫,心里痒痒的。”
“上世纪60年代,我们就在这个纤道上乘风凉,看到远处船来了,就让道,船上大多载着新鲜的水产品、蔬果,我们就顺便买点带回家,生活蛮舒服的。”倪大伯的话,引来大片应和声。
神秘古汉字究竟讲些啥
拱桥底部石面上,洋洋洒洒刻着上百个古汉字和花纹,凭借有限的古文字知识,人们依稀能辨认出“信”字,这个字在文中出现多次。这篇文字究竟讲些啥?那些缀有4片花瓣的莲花状花纹,究竟代表什么意思,与文章有关系吗?现场群众议论开了。
“半山桥,大家都知道又叫‘衣锦桥’,古代的时候,倪家门里一位读书人考中了状元,衣锦还乡,为了光宗耀祖,就给村里造了一座桥,起名‘衣锦桥’。所以我认为,这些文字应该跟这个状元有关,有可能是他的家史。”金先生说。
据资料记载,如今的半山桥,原名“依锦桥”,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327—649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为了运输方便,开河造桥,据传万岁旨意在半山前上塘河建一座桥,为标榜皇恩浩大,取名“依君桥”,上报京都,朝廷大臣认为“君”是“万岁”,把君字刻在桥上,对君不尊,改名“依锦桥”,因该桥北依半山,故此地居民后称之为半山桥。
“文字旁边不是有莲花花纹吗?我认为应该跟半山娘娘庙有关。宋代小康王被金兵追逼到半山,眼看就要被捉住了,这时一位姓倪的姑娘急中生智救下了小康王,可是最后姑娘却被杀害了。为答谢救命之恩,小康王追封她为娘娘,还为她修建了娘娘庙。”同是倪姓的大伯自豪地推断,“这篇文章很可能是小康王写的,记述逃亡和被救的情景。”
听完倪大伯的分析,不少人觉得言之有理,但否定的人也不少。究竟这些汉字记录的是些什么,谁也不清楚,只能等待专家鉴定了。
昨天下午5点多,河水渐渐上涨,古纤道又“沉”入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