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5日讯
8月中下旬,浙江省湖州市和上海签署医疗保险代报销服务协议,两地将在年内实现医保的异地单向报销。早前一个月,省会城市杭州和上海签署《关于沪杭两地委托结报对方参保人员医疗费的协议》,双向推动两地间的医保异地报销。
“沪杭联网试运行已在奥运会之后开始”,上海市医保局办公室的人士8月28日向本报审慎表示,由于各地医保政策的差异,异地报销这一做法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
江苏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严娟透露,江苏省正在进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的研究,要从异地报销进而到异地刷卡就医,实现医保互通。
国内医保统筹以县为单位建立,不同城市对门诊或住院报销比例、药品目录等的规定都不一样,参保人都无法享受“同城待遇”。长三角地区密切的经济交往和人员流动,使其探索医保“同城待遇”成为必要和可能。
年内实现沪浙异地报销
沪浙两地跨省市的医保异地报销,最早的试点是嘉兴和上海。2008年3月,嘉兴社保局与上海市松江区医保中心签订了医疗费用代办报销服务协议。
沪嘉双方规定,符合协议条件的上海参保人,可以在上海办妥异地就医关系转移手续,将在嘉兴定点医院就医的相关单据交给嘉兴社保局,由后者每周一次到上海松江区医保中心代办报销患者垫付的款项。
此次湖州与上海两地的协议进了一步:上海参保人在湖州看病,可以凭上海的医保卡,到湖州医保局设在当地的服务窗口直接报销,而由湖州医保管理中心和上海方面定期结算。“缩短了参保人拿到垫付款的时间”,湖州市医保中心办公室主任关兵说。
如果数据、设备等联接顺利,沪湖年内可实现医保异地报销。但这仅限于上海参保人在湖州异地报销,湖州参保人还不能在上海异地报销。
此前上海与杭州签订的协议,则是一项互惠的制度安排。无论上海参保人在杭州看病,还是杭州参保人在上海看病,都由患者先在医院支付现金,然后在看病地报销。
在杭常年居住的上海参保人大约3000人,而在沪常年居住的杭州参保人有2000多人,沪杭实现异地报销后,这群人将是最初的受益者。杭州医保局副局长徐玮确认,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两市将完成相关设施的衔接准备,年内可实现异地报销。
江苏新实践:同城待遇
从7月中旬起,江苏南通市区和其所辖6个县市实现了医保异地互通,参保人可在此范围内异地刷卡就医。这是江苏省内医保“同城待遇”的最新实践。
江苏常州市则通过提取医保金的方式,部分地实现“同城待遇”。2008年7月,常州开始试行由在外地的参保人员到常州市医保中心办理申请手续,个人账户划入的金额每半年通过交通银行卡发给本人。这样一来,常州的参保人员在外地看病时,可以直接从银行卡中提出现金,从而减少了往返奔波的劳累。
江苏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严娟并不很满意。她认为个人账户里的钱很少,参保人员看病大部分还是要依靠统筹款。“要想个更彻底的办法”,她说。
区域利益交锋
异地医保互通难在哪里?上海市医保局办公室人士说,各地政策不一样。
其中最关键的是社会统筹转移。目前中国医保制度是统账结合的,缴费资金分拆成两块,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例,医保资金由职工本人缴纳工资的2%,用人单位缴费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其中4%—5%计入社会统筹基金,1%—2%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支付参保人门诊医疗和药品费用。
一个地区的缴费基数高,参保人员享受的医保也就高。各地作为缴费基数的工资水平相差悬殊;缴费比例和支付水平也各不相同,要让医保跨统筹区实现互通难度很大。关兵指出:“全国一卡通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保统筹子课题牵头人王保真教授透露,逐渐消弭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医保网络,大致在2020年初步建成,最终实现在医保制度层面的城乡全国统筹。
目前无锡和上海两地医保卡的信息在对方的系统中都能够被成功识别,“互通”在技术条件上已不存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