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单位 吴兴区农林局
从一家以制作豆瓣酱和辣酱的小作坊成长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借湖州全面接轨上海的舞台,各类产品源源涌入国际大都市的“超市”,并深受沪上市民青睐;让沉寂多年的“中华老字号”调味品重焕生机,并鲜遍长三角;让湖州高效农业走出南太湖,阔步挺进中西部地区……
这一桩桩令人鼓舞的喜事,都与湖州中味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忠有关,因为,正是这位三十余岁的农民企业家几年前便立下了雄心壮志:让湖州的调味品鲜遍长三角。
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记者与陈卫忠相约在位于湖州八里店食品工业园区的中味公司总部。“最近正好是辣椒采摘和榨菜播种的季节转换时间,远在四川的基地十分忙碌,抢收抢种才能保证原料的正常供应。”前一天刚从四川仪陇基地回来的陈卫忠介绍,虽然受汶川大地震影响,但因为基地上狠抓辣椒后期的田间管理,产量还是不错的,可以完成2000吨的收购任务。
把原材料基地拓展到省外,这既是陈卫忠带领中味人抢占西南市场的战略决策,更是企业日益壮大的需要。据悉,即使是在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冻雨、阴雨等自然灾害天气严重影响的今年上半年,中味公司依然保持了40%的幅度在增长,并先后在四川、山东、江西等地建立生产基地。
快速发展,高位增长,有什么秘诀?
陈卫忠笑了笑说,没有什么大噱头,但关键的是我始终坚信一点:一个行业只要思想上坚定不移,只要行动上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得胜。
其实,在中味公司发展过程中,一些人曾劝告陈卫忠,小辣酱、小酱油、小米醋·……做不出什么大花头的,还是早点转产吧。面对这些,陈卫忠不是没有犹豫过,但那只是顷刻间的事。力排众议后,他坚定了自己的目标:瞄准农产品,发展调味品,为打响“湖州味道”品牌添上浓墨重彩一笔。
科技领先,步步领“鲜”。一只市场价仅5分钱的黄樱椒,经过科技嫁接,价值增长了5倍多。这一变化源于中味公司与浙江大学的密切合作,从黄樱椒中成功提炼出了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辣椒素”。如今,这一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并拨发专项资金给予扶持。
“提炼辣椒素成功,完全得益于黄樱椒繁育技术的突破,”陈卫忠告诉记者,当时市场上普通辣酱很多,价格不高,销路也不畅,于是他和技术人员萌发了品种改良的想法。这想法得到了浙江大学几位教授的支持,并在“中味”建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不是科班出身,对品种繁育的认知更是一片空白,但陈卫忠的钻研劲很大,求知欲很浓。只要生意场上不忙,他就和技术员蹲在田头搞技术测试。晚上一有空,他就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主动向浙大教授请教。三年时间的跟踪,陈卫忠从一位门外汉变成了“内行”,课题验收会那天,他说得头头是道。专家们顿时刮目相看。经过多次的选育,他们成功选育出被专家誉为“天下第一辣”的黄樱椒。“黄樱椒的辣度超过普通辣椒的10倍,由该品种作为原料制成的金辣酱更是一夜之间席卷上海滩。”陈卫忠自豪地介绍道。
到目前为止,全公司黄樱椒的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除了黄樱椒,中味公司还依据百年老厂“老恒和”的配方,在上海、杭州有关科研专家的指点下,利用太湖里的野生杂鱼,成功酿制出营养价值很高、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鱼酿酱油。据悉,这种酱油一上市,不仅产品供不应求,而且市场上的销售价格飙升至每0.5千克28元。
一流的品牌才能赢得一流的市场。做食品,其实就是做品牌,陈卫忠和“中味”人始终坚信这一条。“刚进上海那阵子,市民们并没有正眼看一下“中味”的产品,因为当时市场上比“中味”名气大的辣酱等调味品多的是,何况我们还是小作坊。”但陈卫忠没有气馁,而是动足脑筋跻身一年一度的接轨上海农展会。在农展会上,他让市民免费品尝,低价位促销。俗话说,不吃不知道,一吃味不错。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中味”的各式调味品逐渐从农展会上走进了超市。
为了让更多的上海市民领略到“湖州味道”,品尝到“中味”产品,在起步的三年促销阶段,陈卫忠和业务员们总要背着自己的产品一个社区一个社区,一个楼群一个楼群地送货上门。即使是在“中味”产品遍布上海市场角角落落的今天,只要有时间,陈卫忠仍坚持上门送货。他说,上门一个重要目的是与市民面对面,能够真实了解市民的口味需求,有利于推动产品的创新。一次,有市民反映与海宁榨菜相比鲜度不够,于是陈卫忠带领自己的技术员立马赶到海宁,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一家知名企业求师学艺。一流的品牌终于敲开了一流的市场。随后,中味公司在上海专门建立了产品配送中心,消费者意见反馈服务中心,并提出希望在家门口就能任意挑选到所需的产品。据悉,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通过联华、华联等超市在上海市场建立分店3600多家,辣酱、酱油、米醋等调味品占据了全市四成的市场。
信誉套牢基地。这是陈卫忠打造“湖州味道”的又一张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之间的关系就好比鱼和水之间的关系,没有了基地,就如同鱼没有了水,企业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陈卫忠告诉记者,公司一直以来就始终奉行一条原则:把更多的利益空间让给农民兄弟。第一次在安吉县溪龙乡徐村湾村试种辣椒,由于当地农民没有经验,再加上天气不好,基地上的辣椒几乎颗粒无收。看到农民兄弟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陈卫忠二话没说就让企业承担了所有的费用。
今年四川遇到大地震时,正巧是新种辣椒田间管理的黄金时间,但为了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陈卫忠委托当地的管理者告诉种植户,企业不会放弃一位农户,只要参与种植,不管收成如何,企业都给予一定的补偿。同时,陈卫忠还向灾区捐款20万元。正是凭借良好的信誉,生产基地一天天扩大。据悉,仅在四川仪陇地区该企业就建立农产品供应基地近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