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捅蜂窝的事儿估计很少人敢做。不过,谁又能想到,地底下居然藏着一个野蜂窝,不明状况的陈师傅这回就吃“亏”了:数不清的野蜂从地下冒出来,把他当了“活靶”。
一阵天旋地转之后,身中20多“针”的陈师傅被先后送进当地卫生院和富阳人民医院。但医生们觉得他情况很严重,又让他立刻转进浙医二院。
一锄头砸破野蜂窝
陈师傅今年45岁,是富阳市上官乡大盛村的村民。村里头有一座山,山上是一片自留地,村民们每家都认领了一块,主要种毛竹。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要上山给毛竹林锄一锄地。这样,到明年四五月,毛竹会长得更好。
昨天早上6点多,陈师傅一个人扛着锄头上山。沿着山路走三四十米,就是他家的竹林地。约8点半,他正给一块杂草丛生的地方翻土,地下突然飞出一只野蜂,个头挺大,有四五厘米长,身上黄黑色。这野蜂在接近地面的地方飞来飞去,发出令人恐惧的“嗡嗡”声。
陈师傅想赶跑它,往地上又挥了一锄头。没想到,这一锄头下去,地底下一下子冒出了一大群野蜂,个个“身强力壮”,气势汹汹。陈师傅这才意识到,自己捅了蜂窝。
陈师傅虽然长得壮实,但见了这场面心里也直发虚,赶紧扔掉锄头,双手抱头,扑倒在地,然后一点一点往山下退。可他穿的是短袖,哪里挡得住野蜂的攻击。野蜂们开始把他当作“活靶子”。
“救命啊!救命啊!”陈师傅死命叫喊,但疼痛一阵接一阵,他的声音越来越弱……
身上被蜇了20多下
过了一会,一个村民发现了奄奄一息的陈师傅,赶紧叫人来帮忙。大伙手忙脚乱地把他送到了村卫生院。医生赶紧进行抢救。
这时,陈师傅的脖子、背、手臂和大腿上,红肿东一块西一块,身上总共被蜇了20多下。医生用镊子把他身上的蜂刺拔出来时,大伙都吓了一跳:蜂刺有两三厘米长。蜂刺拔出后,陈师傅身上原本红肿的地方,立马出现了一个黑斑,小的像米粒,大的和葡萄干一般。
卫生院的医生吃不消给陈师傅治疗,建议他去富阳人民医院。但来到富阳人民医院,医生一瞧这情况,也觉得没把握,又让他立刻转移到浙医二院。
“当时我以为眼睛瞎了”
中午12点,陈师傅躺在抢救室的病床上,虽然事情已经过去3个多小时,但他感觉没什么好转:全身又痛又痒,头晕晕的,口干舌燥,大中午吃东西的胃口都没有。
“当时,我就觉得眼前一点一点暗下来,然后完全看不到了,我当时还以为我眼睛瞎了。”说起这里,陈师傅似乎还有些后怕,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他应该是被马蜂蜇伤的,以前我也遇到过被马蜂蜇伤的病人,一般只是两三下,这么多下的真很少见。”急诊室的医生说,陈师傅对蜂毒过敏,刚来医院时,出现了过敏性的休克,有生命危险。不过,经过抢救,他的心跳和脉搏都比较正常,情况还算稳定,现在还要继续观察两三天。
野蜂为何藏于地底下?
野蜂的巢穴为什么会“生”在地下?听了陈师傅的遭遇,不少人都感到很奇怪。“以前只听说蜂窝长在树上、屋檐下,或者墙上,在地下的还真没听说过。”医院的一个保安说。
“这种毒蜂在我们的方言里叫‘地蜈蜂’,很厉害的。”陈师傅的母亲陈素珍说,以前村里也有人被这种蜂蜇,但像儿子这么惨的情况还没听说过。
在网上“百度”一下,还真找到了相关资料。马蜂又叫胡蜂,筑巢于干树冠、树洞和土穴,民间有“天包”和“地包”之称。“地包”不易被人发现,如果你不小心踩到“地包”,狂怒的胡蜂认为领地被侵犯而疯狂蜇人。
医生提醒说,马蜂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如果发现马蜂窝,市民千万不要用石头去砸或用竹竿去捅。如遇马蜂来袭,最好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如果马蜂蜇后引起发烧、头痛,要及时治疗。如果情况较轻,可在伤口处涂一些氨水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