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药品鉴别咨询服务。见习记者 王鹏 摄
本报讯(记者 范洪 陈爱红)昨天,安利-东南商报社区服务大篷车第80站来到江北文教街道育才社区。参加活动的专家提醒市民:警惕保健品陷阱。
在市药监局江北分局的服务台前,过期药品回收、有奖知识竞答、药品现场检测等服务项目吸引了不少居民。
顾女士将一瓶保健品拿到现场检测。顾女士说,自己经常失眠,听说这种保健品好,可吃了半个月却没什么效果。检测人员一看,这瓶保健品既无保健品的“蓝帽子”标识,也无QS食品安全标识,按照相关规定是不能在市场上销售的。
检测人员告诉记者,有些不良企业生产的产品,打着药品的功效,在食品、药品和保健品之间打“擦边球”,推销人员动辄让人买一个疗程。消费者一定要警惕,以免花了钱还损害健康。
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和单位有:市医学会内科乐毅副主任医师、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宁波分所李国旗律师、市心理卫生协会郑翠敏心理咨询师,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北分局,宁波银行四明支行、中国人寿和华安产险保险公司,宝岛眼镜、安利志愿者服务队,天地壹号饮料有限公司。
感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电子屏报联播网(宁波市电子科普画廊)全程拍摄制作。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检测人员保健保健品保险标识